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这段文字好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问女儿她学过这段没有,没有,那就该让她背下来的,如此精美的语句,不积累,实在是对不起这些文字本身还有作者啦!
美在哪里呢,这段文字?美在修辞呀,这里几乎是拟人的天下嘛,你看:牵牛花吹起了小喇叭,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万寿菊怒放,烟草花苏醒,月光花舒展花瓣,昙花含笑一现……这哪里是在写花?这简直就是群芳斗艳,一群美得让人不忍直视的高颜值的美女、精灵们在T台走秀嘛!这样的修辞群后面,作者的深爱、深情,自然呼之欲出喽!
美在作者知识渊博呀。这一堆花儿名里面,只有牵牛花俺熟悉,蔷薇花、睡莲、昙花听说过见了也不认识,夜来香、烟草花、月光花干脆没听过!你说这样的知识渊博范儿怎么不让人折服?怎能不吊起咱们多恶补知识不足的胃口?!好的文字可不就是有这样的感召力嘛?
美在用词灵活多变,文段里列举了九种花,也写出了这九种花儿开放,俗人仅仅会说花儿开了,仅此而已,可是这里面用了八个不同的词:吹起、绽放、醒来、开花、怒放、苏醒、舒展、含笑一现,足见作者文字功底之深厚,语言驾驭能力之高超!就像路旁的月季花,若只有一种颜色,容易视觉疲劳嘛,可是您瞧瞧,咱身边的小区旁、人行道畔、主干道里,哪哪不都是各种花色各种品种争奇斗艳?要不,南阳月季怎能走出南阳,走向四方,走向世界!这文字也可以如此的悦人、悦目、悦心,不全是词语灵动多变的功劳么?
我的理解呢,也就仅仅止步于此了,眼界、阅历、功底都在那,这就是局限,就是瓶颈。非得通过阅读、体验,通过不断赶自己出舒适区,方可多少突破些。
正好,王崧舟老师就是眼界、阅历、功底均是杠杠滴的大咖,大咖读这段文字,就能读出更多的属于自己独到的东西——从“语感”到“境感”!
比如,王老师在思考:同样是拟人,为什么牵牛花之“拟”和蔷薇之“拟”不同呢?月光花和昙花的用词不能换换呢?你要是读到“蔷薇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或者读到了“牵牛花从梦中醒来”这样的句子会不会感到莫名其妙目瞪口呆呢?那简直是一定的。所以,王老师说,拟人之生动、形象只是一种表象,背后实质是能够准确地拟写出花的某种特征来。这可不就是平日里课堂上跟学生们说的抓住景物的特征,准确描摹吗?
王老师又在思考了,九种花为何没有用同一种句式呢,这样多省事呀。仔细看看,前六个句子用什么时候什么花开放,后三句用什么花在什么时候开放。这两种句式咋一看没太大的差异,但从句子行进的节奏看,后者读起来要显得从容些、舒展些。这是出于对文字节奏的一种审美考量。两种句式不是五五开,而是四六开,也是在刻意避免板滞、僵化的行文节奏。
王老师随即就指出,文字的节奏感(语感)只有置身于整个语境(境感)才能体察得到。
而语境、话语和意义正是语用学的三大基石!当前语用教学的实际情况是“语境意识”和“语境视野”依然被赶出了教学一线,这些最重要的往往被翻版为单一的语言文字训练,且比比皆是!
这就是大家的忧患意识!
至此,我才有了恍然大悟之感!大家真的是鞭辟入里呀,大家真的是细致入微呀,大家真的是洞察秋毫呀!
该文因为有了大家的指点迷津而美得愈发别有洞天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