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杀》里提到的无轨电车事件,我后来查过:1998年8月12日,15时50分,在环路无轨电车五爱街车站,5名乘客触电丧生,9名乘客被烧伤。此次事件起因是无轨电车始入五爱街车站时,继电杆(大辫子)突然脱落而弹起,触到了电车线网附近裸露的高压线上,造成车体导电,从司机座后继电盘中突然冒出一股浓烟,引起车内乘客惊慌,急忙从前后门下车时,造成部分乘客触电伤亡。从而酿成了这次重大事故。
此后沈城开始酝酿电改汽的计划。无轨电车的没落其实也暗示着沈城昔日的辉煌在慢慢消失。
故事的结局父子俩都看到了在桥底隧道挥舞旗帜的肖树斌,但是谁也没有说话。善良默契地忽视了那个早前还拿着公文包找寻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人,那个趁火打劫骗了他们家摩托车的人。
肃杀,开头是火,结尾是雪,尽量平淡的叙述,结局还是让人难受。
《梯形夕阳》里印象最深的是从塔吉克斯坦流过的那条河。包括李薇的回答,水浪涌来时,她最想被冲到塔吉克斯坦。
这篇开头有一段描写普通职工下岗后的生活状态,有情绪激烈隔三差五在工厂门口烧纸钱的,有没反应过来一觉醒来照旧上班到了单位才想起来自己已下岗的……无论哪种状态,都有着或多或少地凄凉。
后来科长带着会记携款潜逃的情节意料之中,也让我想起之前看到曲婉婷妈妈贪污下岗工人的钱的新闻。
《工人村》里印象最深的是刘建国藉由枕巾安慰吕秀芬的那段话,生活重压下只能用宿命论来宽慰自己。不过我还是十分意外,刘建国既没有因此责怪她,奚落她;也没有就此怨恨,不满;反而想着去安慰吕秀芬。是否极寒地区的人天生幽默乐观,能苦中作乐。此外其他几个故事印象不是很深,人物有悲有恨有喜有乐。
故事里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经历或最后走投无路走入水底,游向远方,或做梦梦到自己沉入水底,潮水涌来,淹没头顶,自己永远上不了岸。同样时代背景下,人物可能都面对着同样的艰难和困苦吧。
不过连着读,读多了之后总觉得好几篇故事都差不多,差不多的叙述,差不多的情节,差不多的结尾。叙事风格开始有惊喜,后面难免有些审美疲劳。
每次读完我都忍不住去查书里提到的特定现象和事件,我想看看那些是否是那个时代的真实标记,很显然是的。沉重的巨人倒下,难免有许多破碎的砖石,瓦片。此前是它们铸造出这个伟大的巨人,之后它们又将注定被抛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