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我到底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呢?从文中提供的那两个指标去对照,各50%:我平时从生活中获得的启发以自己思考为主;而聊天很多时候能“越聊越嗨”,对于有些话题却愿意做个倾听者。
我应该算是复合型吧,至少现在。
其实,在学生阶段有为期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我被老师界定为:“内向,文静”的学生一枚。好吧,细想想还真是,曾经在晨读感悟中提及过。在特别熟的人面前我是个能放得开的爱笑的妹子,但是陌生人面前却不愿去袒露自己,总是披上一层保护衣。
很多时候,我还是蛮享受内向,带来爱内思、内审的一种思维方式。我能边骑车脑中边思考解决掉一些难题。回家的那条长长的路上,我获得了很多灵感,比如这次的作文题目怎么破,对于某一个题目我怎样写出龙头凤尾,豹身又怎样去充实。有时,那个内思的时刻会穿插到一个人独处的诸多片段。
那个内向的我不喜欢去扎堆,凡有热闹不爱去凑,宁可一个去呆坐,专注于我自己。可是意识到内向的弱处时,内心也有过小抓狂:明明我有想法,可总是担心说出来不对;明明人家唱歌还不如我,可是人家敢冲出去;明明私底下我说得可溜了,可是上场了咋就差那么多呢;明明是你做的好事,最后被别人当人情;明明我自己真得忙不过来了,可还是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求助;明明可以说“NO”,却怕下别人面子。……内心再有波澜,哪怕思想斗争斗出个天崩地裂又有啥用,事实什么都没变化啊。如果没有实际行动的改变,就只能自苦了。
人有时需要对自己狠一点,与其坐在那边去想,去纠结,不如做出实际行动去改变:首先,正视自己的不足,跳出“思维的舒适区”;然后去练习,练习自己不足的事,走出“行动的舒适区”;在人前展示自己不足方面的练习,冲破“心理与情感的舒适区”。
咱又不懒,也不怕出丑了,一颗勇敢的心,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呢?
有压力了,心理还不够强大的时候,我有阿Q精神胜利法啊,后来会更理性地去看待压力,把它当作上天历练我的一份礼物。
既然怕发言出错,或者会卡住,我就多练习、多说,把想说的先写下来,开始可以写逐字,当已经突破那层畏惧的心理,更关注说的精炼和质量时,写关键词。在各类教研活动中,我从刚开始时的充人头派,成为教研中发言的先锋,积极思考,大胆说出来,让我每每思考更深入,发言更独到。
既然我缺维生素“N”,缺啥咱补就是了。有余力的时候,帮点我能做到的忙可以,权当锻炼。真忙了,对不起只能say“NO”。你要说什么,或者不开心,不好意思,你明知道我这么忙,还来找我,那么我们还是不要这么好了。哦,原来我们只是一般般的关系啊,那就更不怕了,与其我忙得不可开交,你闲成狗。还是让你自己去忙吧。其实,大多数人请我们帮忙,都还是挺拎得清的。会挑你不太忙,或者请你在忙好之后再相助。对无谓的人说“NO”,对没有余力的事说“NO”,不要怕什么不好意思,跟我来,张开嘴巴:“对不起,我帮不了你”。勇敢说出来,是不是也没啥。喜欢你的不会因此就讨厌你,不懂你的管TA干什么。
不知道怎么跟人相处,畏惧社交?不怕,勇敢点,也简单点,展现真实的自己就好。真诚可以打败一切。害怕的时候,多练习就好。
当你敢于走出自我设限的樊篱,敢于去突破,敢于去做那些曾经“害怕的事”,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当你去做的时候,原来就是这样啊。内向的我也可以。
我有勇敢的外衣,内向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