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师是指贲老师,生是指下面坐着的75位老师,让老师回归学生的角色,模拟课堂,从课堂中学习,从课堂中感悟!
师:课堂上一个学生都不能放过,我们总是说那个学生“差,差,差!”其实就是有些时候在我们的课上放他过了,放他过了。如果你每节课都不放过这些小孩,他在课堂上还敢懈怠吗?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说那个学生差,其实这“差”中就有老师的原因,就是老师在一节课一节课,你把它放过了,放过了,你让他缺乏了最基本的问题--走一步就要走对一步。如果你每节课都把它放过了,那么他一定是越来越糟糕了。所以我想在我们的课堂上要关注什么,不是关注我这节课上的有多漂亮,而是要关注“他”在学习吗?
反思:
听贲老师的课,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接地气。听起来像平常的家常课一样,但是又感觉着有一些跟家常课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他的课上,他总是会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注意哦,这可是面对着众多老师的公开课,他也从不避讳提问“差生”,而且他还总是特意让这些所谓的“差生”来展示和回答。其实就像贲老师所说的那样,“差生”的“差”不在差距,而是在于差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简单地“一刀切”,而是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学生自己自身基础,能力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但要保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走一步就得走对一步。此时我就想到自己这些年来一直教六年级的感受:每年开学初,六年级接班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有一些学生的数学成绩只考了个位分数,一些简单的乘法口诀,20以内的进位加法,减法都都不会做,而且这样的现象,这几年越来越严重。当然,出现这样的现象,一定是多方因素的结果,但抛开那些社会的,家庭的原因不说,如果我们每个老师都能做到每节课都不放过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最大的努力去学习,那么他们的数学成绩应该也不至于只考个个位数的分数了!
很喜欢贲老师的那句话,课堂上不是关注我这节课上的有多漂亮,而是要关注“他”在学习吗?这个问题,我现在已经有所发现,并在逐步改正。以前的课堂,我的心中总是装着自己,没有关注过学生是怎么想的,学生会怎么想?特别是公开课,我其实就是把它当做展示自己的一次机会了,就像是在表演,在作秀,因此我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就像贲老师说的那样,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是关注听课老师的反映,还怎么会专注于每一个学生在干什么?在说什么?更不必提在想什么了?所以说,不要让“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句话成为空话,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去仔细听学生在说什么?想他在想什么?思考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及时,准确地应对学生的回答,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合理的判断。
师:好,当我们进行了同桌交流之后,接下来开始进行全班交流了,注意:第一个同学一定是我邀请的。
学生展示题目,当学生将题目投影到屏幕上时,老师用纸将下面的解答过程遮了起来。
题目:智慧老人量了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底长是10米,高6米,求它的面积是多少?
师:有没有观察到,当题目展示出来之后,我首先做了什么事情?
生:把答案遮了起来。
师:为什么要把解答遮起来?如果不把解答过程遮起来,你更关注什么?
生:关注答案,做的对不对。
师:如果不遮解答,学生只关注做的对不对,但这样遮起来学生就会关注题目,我们不都在强调审题吗?所以要先关注题目。
反思:这样的问题我平时有注意过吗?虽然平时我也会出于同样的目的这样去操作,但从来没有想过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来思考它的合理性,科学性。因此也就出现了很多在我看来很习以为常的习惯做法,经贲老师这样提出来后,我才发现,原来这里面竟有这么多的学问!都说细节决定成败,贲老师对细节的关注让我叹为观止!
师:好,这道题目听清楚了吧,会做了吧,还不举手?
生:10×6=60平方米。此时老师无反应,只是看学生。
师:对就应该怎么样?
学生立马就鼓掌了。
师:他说完后,为什么我不说对错?
生: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判断。
师:我一说对,你们基本就不管,我一说错,你们才会去看。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就是在等老师说,但我需要的是每个学生不是等我说,而是人家说完了之后,你就应该主动去判断。所以我经常就是这样,他(学生)说完了,我什么也不说,我就看着他(其他学生)的表情,对了就掌声,错了就举手,用你的行动来表达你对别人想法的想法。所以,很多时候,老师你一说对,对就对了,和我没关系,你要让所有的人都卷进来。
师:好了,刚才做对了吧?
生:对了。
师:我们来看一看他是怎么做的。(把刚才遮起来的解答过程展示出来)对了吗?
生:对!(此时有个别学生鼓掌)
师:当然也有一些学生不看就鼓掌,这时你就要抓住这样的学生:你看了吗?(贲老师边讲边演示,直接提问下面一位老师:你看了吗?这位老师不讲话,其他老师都笑了)因为你不盯着这样的现象,就会有学生像这样,人家鼓掌他也跟着鼓掌,因为他根本没看就鼓掌。
此时有学生提问:这里的6×10=60平方米,这个平方米需要加括号吗?
师:这个问题很重要吗?
生:重要!
生:不重要!
师:这个问题真不重要。但是在这儿,如果有学生问到了,你可以回应一下:我们习惯上左边有单位了,右边单位就不需要写括号;左边不写单位,右边写上单位就要加上小括号。其实你不写括号有问题吗?这并不是数学最核心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被那些问题纠结了。(讲完后课堂继续)
师:这里你要提醒大家什么呢?
生:要注意单位,不要和周长单位混淆了。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同学有什么提醒。(把遮在上面的纸拿走)
展示刚才学生的提醒:别忘了带单位。
师:说的怎么样?
学生鼓掌。
掌声欢送第一位展示的同学。
师:好,我们回头来看一看这个题目,告诉你了什么?(底和高)求什么?(面积)那这就是个基本题了,直接用公式就可以求出,赶紧看看你的题目有什么不一样的,赶快举手。
好!老师们,我现在的处理方式就是这样的:我要让每个人看你(自己)的材料,然后你要将自己的题目和屏幕中的进行比较,发现不一样你就要赶快举手。当然这个时候会有学生说,我编的题目和他不一样:平行四边形的底长20米,高3米,求面积。我们都知道这个题目是一样的,但是小孩子就觉得他不一样啊。所以,此时我们老师就要告诉他,你说的这个不一样,是指这个数据不一样,但其实还是一样的,都是已知了底和高,求面积的问题。你看,一开始小孩子会觉得我这个题目就是不一样,这个时候是需要老师指导的,你指导以后小孩子就会懂了:我虽然数字不一样,但其他都是一样的。这个时候要让每个孩子都来看这道题目,一样不一样?你知道这有什么用吗?将来他在编题目时,他就要去琢磨了,我能不能编个不一样的题目出来,这样全班就不会都是这个题目了。他就会想,我编一个这样的题目,我再编一个不一样的题目,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抢到上台展示的机会。我刚才用到了一个字--抢,在我们班真的是要抢的。师:好,当我们进行了同桌交流之后,接下来开始进行全班交流了,注意:第一个同学一定是我邀请的。
学生展示题目,当学生将题目投影到屏幕上时,老师用纸将下面的解答过程遮了起来。
题目:智慧老人量了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底长是10米,高6米,求它的面积是多少?
师:有没有观察到,当题目展示出来之后,我首先做了什么事情?
生:把答案遮了起来。
师:为什么要把解答遮起来?如果不把解答过程遮起来,你更关注什么?
生:关注答案,做的对不对。
师:如果不遮解答,学生只关注做的对不对,但这样遮起来学生就会关注题目,我们不都在强调审题吗?所以要先关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