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整本书读后仍然意犹未尽,引人深思。
故事的大致能够看出来讲述的是一个恩将仇报的故事。日高和野野口自幼相识。年少时野野口曾被校园里的恶霸欺凌,日高对他伸出援手。可是野野口却加入恶霸的队伍反过来欺负日高。再到成年,日高成为知名作家。梦想也是成为作家的野野口在报纸上看到日高作品获奖的消息,便去拜访日高,希望日高能帮助自己实现梦想。日高不计前嫌,帮助野野口介绍出版社的编辑,使得野野口的作品在儿童读物上发表。可是最后野野口却杀死了日高,并伪造出自己受了日高胁迫不得已杀死日高的假象。野野口要的不是日高的死亡,他只是借助日高的死亡来毁坏日高的名声。
不难看出,整片文章充满了野野口对日高的恶意。
恶意:不良的居心,坏的用意。
可是我却觉得整片文章除了野野口对日高的恶意之外。却在文章中也穿插着其它恶意。
1、同班人明明看到恶行却不加以阻止,并助纣为虐的恶意。
首先,野野口在初中时被滕尾欺负,野野口因为身体薄弱,所以任人宰割。当时一位他们曾经的同学回忆起初中时曾经说过:“说老实话,我也曾欺负过他。不,只有一两次,班上那群坏蛋有时也会要求我们这些普通学生加入他们的行列,如果拒绝他们,下次就轮到自己遭殃了,所以没办法,只好加入。那种感觉真是不好,虽然不愿意,但还是欺负了弱者。我有一次把狗屎偷偷放进他的书包,女班长就站在旁边,却假装没看到。”
放任恶行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恶意。
2、野野口母亲对自己居住地方所处环境不满,对周围人看不上眼的恶意。
在采访野野口初中时所居住的地方周围的邻居时,一位邻居曾这样说起野野口和他的母亲:“事后我才知道,当时那孩子好像拒绝上学。详细的理由我不是很清楚,大家都说是他的家长不好。那两夫妻按理说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却都特爱铺张,对小孩也过于保护。说到这个,我想起那家的太太曾经这么说过:“原本打算让小孩就读办学严谨的私立小学。但因为我们缺少关系,没办法,只好让他念现在这所学校,尽管我一向不喜欢那种风气不好的地方。”
我当时真想顶她:“是啊,我们这儿风气不好,真对不住。”我女儿和儿子都读那所学校,也没觉得哪里不好。不过也是,野野口太太好像是因为老公工作的缘故才搬来这里的,他们以前住的地方大概很高级。
唉,父母亲都这样,也难怪这孩子会变得不想去上学,孩子本来就很容易受到父母的影响。”
不难看出,野野口在母亲的影响下,心里也默默的产生对这片区域的人与事物的厌恶与鄙视,以及自己相比于他们的优越感。而当他被滕尾欺凌时,日高却帮助了他。自己瞧不上眼的人帮助了自己,心里的落差难免会产生。
《月亮与六便士》里曾有这么一句话:苦难只会使人变得心胸狭隘。
我一直认同这句话。野野口因为自身经历使得他变得冷漠,自私。当他瞧不上眼的日高反过来帮助他,他心里是拒绝却因为现实情况而只能接受的矛盾的。而当他加入欺负日高的队伍,以为日高就此会对他产生怨恨的时候,日高却不计前嫌,一如既往的帮助他。
特别是文章开头,野野口写到自己拜访日高时的经历,写日高毒死了邻居的猫。从一开始,就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日高残忍毒辣的印象,可是到后来,是他自己毒死了邻居家的猫。由此看来,他要的不是日高的生命,只是毁掉日高的名声。说到底,还是嫉妒日高的人格。
这是最深的恶意。
����ǎ2vL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