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的时间细读了这本书,书中从自己的童年谈起自己的至亲带给自己的生命底色和影响,谈对普遍现状的健康和心理的思考和观点,深入的剖析了“下层气质”以及如何抵抗下层气质,缓慢而坚定的提高自己的理解,丰富自己,升级自己生命的“版本”达到不知老之将至的境界。详细的探讨面对孩子如何为人父母,如何为人师。强调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有多大,该用什么的力量推动生命成长,了解孩子成长的需要,让生命更美好。最后两个章节叙述了教育的观察和领悟,做为教师应该怎么在困境中思与行,教育学才是真正的人学。现将书中我喜欢的句子和观点进行整理和温习。
1.1从本性而言,倦怠,退缩,无所用心都是常态,一个人要跃动,朝着明亮的自己并不是一件轻易就能做到的事。人至处境妙趣即在于,人必须是不止息学习者。
1.1肌肤至亲对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是一种天然的情感,是建立孩子安全的基础。在生活中和孩子亲密互动,这样的亲密体验比很多教育道理重要的多,都更刻骨铭心。用孩子更愿意接受的那种方式,跟她讲道理。1.1人际之间很多的那种微妙的交流,微妙的互动方式,是慢慢地琢磨,慢慢地建立,慢慢地完善,慢慢地明确的。像我和叔叔交流,他就是这么一个状态,你一点都不能勉强他,一点都不能强迫他,你也不能想当然的说:‘你看我都给你讲过道理了嘛,你怎么还不听?’你想让他听从你的道理,你首先要特别和善,要尊重他,另外一方面,你又需要用一种他能接受的方式跟他交流。
1.1通过妈妈”善的范本教育”懂得善的教育,理解的教育和尊重的教育。
1.1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温和又严厉,温和是指态度,方式方面。严格呢就是原则性的立场,需要父母非常明确的传达的,不可轻而易举地改变。
1.2一个人的成长,如果有一种精神转化的话,是再好不过的事情。所谓精神转化就是把某种痛苦转化成力量,把某种糟糕的生活转化为自己的自我期许。
1.4儿童的多样的丰富的宽松的自由的阅读可以带给他们对生活的热情,每种境遇,都是可以更乐观地看待的,都是可以找到一些有利于成长的因素。
1.5让孩子走出去亲近大自然,在土地有一种治愈能力,在土地里奔跑,在土地里淋雨,出汗,包括很自然的一些生命的历练,都会增强人的体质,同时在大自然中,人会有一种生命的愉悦感。童年的孤单、孤寂与生活无望,在大自然中得到了一种舒缓。
1.5怀特海说人生有三个阶段:浪漫期、精准期、综合期。6到12岁属于浪漫期。浪漫期就是需要扩张生命的经验,增加生命的体验,让人的想象力、活力得到好的历练与刺激。
1.6遇到问题要用积极的心态和行为去面对和解决, 不要一味的沉陷困境当中,把精力都用在解决问题上。
1.7纸上得来终觉浅,生命的践履需要一种思想上的转化。把问题想深入一些,把问题想到底,细致的思考。
1.8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人要做什么样的事情,人的价值观决定了或者直接影响了你要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对自己的人生会有什么样的期许。
后面的笔记明天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