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并不是讲农业生产,而讲的是亲子教育的话题。
今天早上小女儿发生的一件事情,我记在了小本子,本来准备作为日课的写作素材,没想到正好与幼儿园的话题有关。
早上,小女儿起床后告诉我说,准备去刷牙洗脸,我就在她房间里帮她把被子叠好。叠好被子之后,我到卫生间一看,小女儿已刷完牙正准备洗脸,水已经在水池中盛好,看到她拿着毛巾往水里摁的时候,我想提醒她,把袖子撸起来,小心水把衣袖打湿了。
但我忍住了没有说,因为这段时间以来对小孩子教育的研究,让我觉得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应该遵循这么几点:一是讲平等;二是能等待;三是用智慧。在这件事情中,讲平等,就应该体现在把孩子当做家长一样的成年人来看待,相信就“不撸袖子会被水打湿”这么简单的道理,孩子一定自己能悟出来;能等待,就是在与孩子交流中尽量不要使用催促性和提醒性的“废话”,比如快点、小心等等,而是用能解决问题的陈述语言来引导孩子;用智慧,就是在与孩子相处时尽量避免总是说一些孩子已经知道的知识,不能让孩子感觉从与父母的对话中无法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上述三点,如果能做到,那么就基本上能让孩子与家长正常交流。
再回到早上这件事情,我没有出声提醒,但没过几秒钟,小女儿就先将毛巾放在水池里,然后将两个袖子撸起来了。这时,我真的是暗自庆幸,幸好自己等了这几秒钟,没有去提醒她,否则孩子原本可能想到了自己要撸袖子的,反而因为我的话而“逆反”,顶着不去撸袖子了。
孩子听不听话,有时候真的在于父母能否等上孩子几秒钟。
无独有偶,晚上一回到家,大女儿就跑过来找我,伸手将15元递给我说,老爸,这是还你的钱。我奇怪地问,什么钱?大女儿回答,就是5月1日那天在野生动物园,我买天鹅喂食和饮料的钱。她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可是这不是父母应该卖给你们的吗?这句话我没有说出来。
吃晚饭的时候,乘着大女儿不在的空儿,我问孩子妈妈,你提醒过大女儿还给我钱吗?孩子妈妈摇头说,没有,都是几天前的事情来,我自己都放在心上,怎么会提醒她?闻言,我也是一阵愕然。怎么回事?后来在与孩子妈妈讨论的过程中,我终于想到了曾经又一次开家庭会议的时候,说起过类似的事例和规则。不过间隔的时间有点长了,我自己都差不多忘记了。
大女儿的行为,同样让我想到尹建莉老师的名言:“‘不管’才是最好的管。”当然,这句话中所指的“不管”不是真的不管,我认为,这个“不管”还是我之前提到的三条相处原则吧。把规则制定好,父母做出遵守规则的榜样,孩子自然也就会敬畏和执行规则。相反,制定的规则连父母都不遵守,怎么能企望孩子去遵守呢?
“你可以施肥,但不应拔苗”,父母的焦虑会降低孩子的智商和情商,低智商、低情商的孩子怎么可能“听”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