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偶遇了一朵小花,听来了一段故事。
一个瑞典人用这花儿暗讽了一家荷兰人,日本人视它为生命短暂和异变的象征,中国李时珍大师的《本草》曾收录了它。
它
形象美丽,形状奇特,名字怪异,用途多样,如诗如画。
它就是鸭跖草。
大家从我的照片里先来认识一下它
形象美丽:
它匍匐在碧绿的翠竹一般的叶子上,像振翅的蓝蝴蝶,长长的花丝弯卷地伸出,上面顶着明黄色的花药,嫩嫩的像刚生出的豆芽菜一般。
形状奇特:
刚见到它,我误以为这是一朵掉了花瓣的残花,其实不然。我从来未曾见到过花瓣的颜色和大小都不一样的花朵。它有三个花瓣,两瓣蓝色大一些的在上,一瓣白色小一些的在下,只不过因为小,又被长花蕊遮挡,很容易被人忽略。一枚绿色的花萼(苞片)托在白色花瓣的后面。
六个雄蕊长短不一,三个短的在上面,一个中等长度的在正中,两个长的在最下方,一左一右夹着雌蕊(花柱)
如果实物照片仍然不足以辩识的话,看看这幅图解
它的一枚中雄蕊和两枚长雄蕊上的花药是可育的,三个短雄蕊是不育花药,可是你不能因此说它是银样镴枪头,因为鸭跖草没有蜂蜜,只能靠漂亮的颜色来吸引昆虫传粉。这不,我就拍到了一只前来拜访的憨蜂,看来“颜控”不仅仅存在于人类。
名字怪异:
它常生长在水塘边,是鸭子喜食的,鸭子脚爪印在地上是“个”字的形状,和竹叶的造型非常肖似,而鸭拓草叶子也酷似竹叶,因而得名“鸭跖草”。跖,脚趾也。这是它的叶子和初长的花苞。。
它还有一个混名叫“鼻斫草”。和一个成语“匠石运斤”有关,“运”指抡,“斤”指斧头,说的是一个叫“石”的匠人挥斧子的故事。这个故事来自《庄子》,说一个郢人把白灰抹在鼻子上,让一个工匠砍,一斧下去,砍掉白灰,鼻子安然无恙,比喻技艺精湛。两个大花瓣是郢人的蓝脸,而小花瓣就是他鼻子上的一抹白灰,起这个混名的人可真有想象力。
它的拉丁名字叫Commelina,这个命名也有一段缘由。
世界如此风姿绰约,色彩斑斓,每一株草,每一朵花都有一个独特而专属的名字,那你知道这些名字是怎么来的吗?原来一个瑞典博物大师叫林奈的发明了一种分类方法叫“二名法”,每个物种的名字都包括由两个部分:属名加上种加词。这位大师之于植物学,堪比牛顿之于力学,人云“上帝创造,林奈整理”。
大咖林奈个性很捉狭,他有时候在命名植物时,会塞进一点“私货”。林奈在荷兰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当时荷兰的Commelina家族有三位名人,其中两位在植物学方面贡献突出,建设并发展了阿姆斯特丹植物园,第三位却徒有其名,毫无建树,林奈把这个家族的名字给了鸭跖草,真是个幽默的鬼才,植物界再也找不出像鸭跖草这样具有两大一小花瓣的花朵来与这个家族的情况匹配了。
它的英文名叫 Dayflower,简单直白“白昼花”。因为它清晨开花,不及日落就会败掉。
用途多样
它可以入药,有清火,利尿的功效。
它可以做染料,从下面这张我在晨曦里拍的照片可以看出,它的蓝特别明艳,似乎还带着闪闪的银光。
日本草津市有种植鸭跖草,用花瓣染纸的传统,称青花(アオバナ)。必须一早趁花刚刚绽放采集,去除花蕊等杂质,放于器皿中用力揉搓,挤出汁水,在手工制作的纸张上渲染,阴干,总之要经过复杂的工序才得以制成青花纸。
日本浮世绘大师歌川広重画的东海道五十三个驿站,草津部分主体都是蓝色的,有人说那就是大片的鸭跖草田
日本僧人横井也在他的著作中也记载了农人暑期收获鸭跖草制颜料的忙碌:
“这一带村中,七八月皆摘露草花染纸,相与兜售诸国。此云青花,七月初以来,连小猫儿也要帮忙采花,何况雀跃忙碌的人们呢。”
鸭跖草蓝除了做青花纸,还可以渲染和服,羊皮灯甚至浮世绘。据说大师铃木春信的一些作品喜欢用鸭跖草蓝。这里选了他的一幅“萤狩”,日人喜欢用“狩”字,好像打猎一般去追寻,比如“红叶狩”,“萤狩”就是夜晚去寻觅捕捉萤火虫,那个执网女子的蓝衣,怕不是鸭跖草染的吧。
最后说说它的
如诗如画
其实我想说的是它的入诗入画,在中日大量诗词,绘画,动漫里都有鸭跖草的倩影。
(宋)董嗣杲《碧蝉儿花》“翠蛾遗种吐纖蕤,不逐西风曳别枝。翅翅展青无体势,心心埋白有须眉。偎篱冷吐根苗处,傍路凉资雨露时。分外一般天水色,此方独许染家知。”
说了它的样貌和染料功用。
(宋)杨巽斋《咏碧蝉花》,扬葩簌簌伴疏蓠,薄翅舒青欲势飞。几误佳人把扇扑,始知错认枉心机。”
这花又名碧蝴蝶,碧蝉。随微风摇曳,引得美人误拿扇儿去扑。
日本和歌《万叶集》中九次提到鸭拓草:
“将欲染吾衣,挹取鸭头草。便惹朝露湿,不嫌颜色老。”
“思如月草易变色,我念之人无一语。”
“月草作颜色,为君染彩衣。”
“露草欲染衣,却苦易变色。”
“朝露盛开月草花,我身香消共日斜。”
“朝开夕逝鸭头草,无常眷恋如我身。”
“月草变色易,此身露电然。后得重逢否,君道如何知。”
“深宫或如是,我心非月草。月草褪色易,相思无转移。”
“纵使人言千百遍,月草移情非我心。”
日人称鸭跖草也为“露草”,顶着朝露开放,或“鸭头草”,还有“月草”,和月亮没有什么关系,只是“月”的读音和“着”字同,还是取其“着色”之意,但是它染的衣料容易褪色,所以常隐喻爱情不久,人心易变。
看看绘画作品里它的身影
今藏于台北故宫的宋院体画家李迪的“秋卉草虫” ,螳螂欲捕金龟子,金龟子遁逃,而背景花卉就是鸭跖草,只不过花卉的蓝色褪得很淡。
有画家天赋的朱棣的孙子宣宗朱瞻基有一幅作品《五狸奴图卷》,画的就是鸭跖草丛里的花猫,只不过画的有点写意,只是涂抹两片蓝,一片白就代表一朵花儿了。
另外,本草类医书中自然少不了它
最后,宫崎骏和他的卜吉力工作室,在电影中也多次展现鸭跖草的美,比如《借东西的小人》,再比如《龙猫》
鸭跖草,你还有多少秘密我们不曾识得
本文引用网络图片若干,包括图书,图画,电影画面,人物肖像。青花纸制作流程照片,致谢。
其余鸭跖草照片,均为作者自己拍摄于北京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