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少年》活力四射的曲调,开始第67天学习。百日直播,时间已过2/3,今天主要学习目标设定和实现目标的一些方法。
李老师说:过去人们关注教育科学,现在关注学习科学,即怎样学会学习。一位考上北大的学生说,他之所以能考上,主要是做了知识的归纳和整理。由此可见学会学习很重要。
一、为什么孩子定了目标却实现不了?
1.有目标,没动力;
缺乏成就感、满足感,所以动力不足。
2.有目标,没计划。
目标没有细切到每一天,所以做不到。
3.有计划,没打法。
没有好的学习方法,还是做不到。
4.家长育儿关键二招
1)看到孩子的进步,三个肯定挂嘴上:肯定孩子的具体行为;肯定孩子的情绪、动力、身份、意义、品质;表达自己的感受。
2)及时表达对孩子的欣赏
家长不要总是期待孩子改变,自己先改变,学会肯定,学会欣赏,学会感恩,优势教养,乐观育儿。
5.家长学习坚持不下去怎么办?
坚持不下去,是因为家长没有拿到关键结果,回到了过去的模式,苦行僧式的自律最难。
应对策略:要找到3-5个人一起来学,相互肯定赋能,列出行动清单,一定要去做,坚持到底,享受学习育儿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达到乐行僧式的自律。
二、OKR工作法:目标+关键结果~具体量化
1.目标设定不清晰,容易陷入混乱。先明确目标,以终为始,优化学习流程,打牢基础,掌握高效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2.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容易忽略的是没有让孩子在阶段性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孩子没有成就感,是因为家长的打压让孩子产生了愧疚感,继而愧疚感代替了成就感,孩子的学习乐趣就消失了。
智慧的家长不打压指责,及时肯定孩子,给孩子正反馈,捕捉到孩子的需要,让孩子快乐学习,每个阶段都拿到关键结果,拥有成就感。
三、五步解读法
1.有明确清晰的的目标;
2.找到阻碍实现目标的问题;
3.准确诊断问题,找到根源;
4)设计实现目标的计划和方案;
5)执行计划、实现目标。
四、哈佛大学怎么上一节课?
1.上课前,完成阅读作业。
包括课本、资料、案例等,问卷调查先自行完成,需要花两三个小时做预习和大量阅读。
2.上课时,融入课堂讨论。
出勤率和参与度是成绩的重要组成,带着问题融入课堂,积极讨论。
3.下课后,积极进行复盘。
积极复盘成习惯,遇问题列清单,定期请教老师刨根问底。
五、课外活动的选择
1.选择性参与课外活动
根据能力,兴趣爱好,可行性,有针对性的选择。学业第一,兴趣不要超过三个。
2.提前规划,确定目标
所有规划中,及时找到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陪伴孩子一步步去做到,哪怕孩子刚开始做不到。
让孩子从刚开始的不喜欢变为后来的喜欢,给予孩子足够的肯定,快乐学习,找到成就感。
3.随时复盘,及时鼓励
家长学会多鼓励肯定孩子,也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
六、答疑
1.三宝妈妈,夫妻俩开小餐馆。老二开学高二,高一下学期两个多月没去学校,就在家玩手机,参加了期末考试。问孩子开学怎么办,孩子说想换个学校,妈妈说换学校可以,但必须去寄宿,孩子不同意寄宿。
李老师建议:1)孩子不能呆在家里,要和父母一起参与饭店经营。
2)高中必须要寄宿,学会过集体生活。
3)老二容易被忽略,家长要相信孩子,多看见孩子、肯定孩子。
4)和孩子谈论过往生活经历,给孩子做忆苦教育、劳动教育,让孩子知道父母的不容易。
5)温和而坚定提出对孩子的要求,给足孩子支持,但不要让孩子太轻易获得满足。
这个妈妈不容易,开一家小餐馆养育三个孩子。李老师建议家长给孩子讲讲过去的吃苦故事,让孩子看见父母的辛苦付出和不懈努力,受受教育,唤起孩子的内在动力,还是很有必要的。
2.妈妈:家里两个孩子,老二有点鼻炎,现在稍好。总觉得哪里都有难闻的味道,说有些香味有毒,闻到后会恶心头晕想吐,总是带着口罩。父母对孩子的表现有些反感。
李老师建议:1)接纳认同孩子的反应和情绪,家长越反感,孩子越对抗。孩子能闻到各种味道,说明他很敏感,鼻子很灵敏。
2)家长过去做错的给孩子道歉,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总是反对孩子。
3)鼻炎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孩子无法和身边的人融合,与人际关系的失败有关。降低孩子的敏感度,家长不要再批评指责。
4)告诉孩子,鼻炎只是鼻子有点不舒服,身体其他部位是好的,不必否认其他部位。
5)积极自我暗示:把不舒服的感受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要让其扩散影响整体。告诉自己其他部位是好的,会越来越好,带动鼻炎好转。
我觉得李老师的建议非常好,特别是后面三条,不让不好的感受扩大化而影响整体,把消极的转化为积极的,很能体现积极心理学的精髓。
沟通中妈妈也说到,孩子性格很内向,没什么朋友,她让孩子请些朋友来家里玩,孩子都说没什么好请的。李老师判断挺准的,孩子鼻炎背后的原因可能真和人际关系有关。
3.两个孩子的妈妈,老大复读一年,才考完只能上专科,孩子计划进入专科院校一年后参军。是否应该让孩子再复读一次?
李老师建议:1)再复读可能是浪费时间,孩子学不动了。
2)放下面子感,本科不是门槛。多听孩子想法,多肯定支持,建立好关系,给孩子赋能。
3)调整好自己的身心状态,放下过去,接纳身边的人,学会欣赏、感恩,自己过好了,孩子才能好。
这个妈妈来提问孩子的事,李老师从她的状态和面部情况判断她可能和原生家庭存在一些牵连,一问之下果然如此。李老师帮她做了一些疏理和引导,没有引发妈妈太多的情绪反应,妈妈也表示收到了李老师给的支持。
妈妈说前几年学习过幸福家的课程,上课的导师已经帮她做了一些处理,带给她很大的帮助。这次李老师又做了一些引导,相信这个妈妈和她的家人会越来越好的。
学过幸福家课程和没学过,真的不一样。连麦提问的妈妈里,没学过的通常自说自话,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问题,比较焦虑紧张,显得不放松;学过的妈妈通常看起来比较平静放松,表达清晰,说话稍慢。
这是我看直播2个多月来观察到、感觉到的。庆幸自己坚持学习,不然也是个焦虑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