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在不断地强化质量保证能力的同时,要向不良品为零挑战。在传统的自主管理、自主检查的基础上,搞质量稽核同样也不可缺。工序稽核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大多数工人喜欢自主管理,强调自己要对自己的产品负责,而对别人来稽核自己反感,有一种抵触情绪。同样负责工序稽核的人员也不愿去稽核别人,总怕伤害了操作者的自尊心。但要认识到,开展工序稽核是为了提高质量保证能力,通过第三者稽核,能进一步提高操作者的责任心,可以发现--些遗漏的问题或是一些差错,使工序管理工作更扎实。这是为了保证企业的信誉,也是为了大家的利益。
①工序稽核的目的和任务
一般的工序稽核是由企业检查课的工序稽核组按计划组织进行,根据需要还要请检查课长、部长以及技术课、制造课的人员参加。通过工序稽核,要促使操作者更加认真负责,严格按标准作业和管理。而且通过工序稽核,还能发现工序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得到更正,使设备和工具处于管理状态,保证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工序稽核的项目主要有
1.标准是否齐全(质量管理工序图、作业指导书、检查标准、异常处理基准)
2.否严格按标准作业
3.设备、工具否处于管理状态,维护保养工作如何
4.质量保证有关的记录情况(控制图、自检记录、重点保证工序操作者记录、设备工具的检查记录、异常处理结果的记录)
5.变更内容的确认
6.零部件管理情况
7.产品质量确认
②、工序稽核的种类和频度
工序稽核分为定期稽核和不定期稽核。定期稽核主要是针对重要保证安全工序,一般三个月一次,年初就制定出计划。不定期稽核主要是针对变更后的工序(设计变更、操作方法更等) 和发生过市场索赔问题的工序。前者重点是确认变更后效果如何,一般一个月一次;后者是确认改进后,防止再发生的措施是否落实,一般在两个月内实施。不定期稽核根据需要随时安排计划进行。
③、工序稽核的实施
1.工序稽核组的负责人根据全年的计划和有关质量信息 (重要保证安全工序一览表、工序变更情报、市场索赔分析报告,提出当月工稽核计划,由检查课长批准。
2.由稽核组实施工序稽核,必要时要请检查课长、部长和有关部门人员参加。
3.对于稽核中发现的小问题 (标准作业书内容有些不妥、操作者方法不妥、物品放置不好、控制图上发生不良等),向工序操作人员提出要求改进。
4.对于重要问题(涉及安全的零部件质量没有保证,可能发生市场索赔,不符合国内、国外法规等),要由检查课长向制造部长提出要求改进的报告。
5.每月要将稽核结果整理汇总,向检查、制造等有关部门进行报告工序稽核的实施计划书和报告等资料要保管5年后才能销毁。
④、注意事项
1.工序稽核要坚持“三现”主义 (现场、现物、现实),要实际进行认真观察,及时发现问题,促使改进、提高。
2.工序稽核的评价既要肯定好的,又要指出问题,主要侧重于指出要改进的问题,而且说话较尖锐。据说开始这样做时,很不受欢迎,有些工人提出,检查部门最后再检查就可以了,中间不必要再插一手。后来,他们明白了工序稽核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工序稽核是检查部门与制造部门的共同工作。检查部门事先向制造部门提出工序稽核的计划,吸收制造部门的主管、班长参加稽核工作,相互之间不是一种稽核与被稽核的关系,而是互相配合,共同保证质量。对于一些改进问题需要较多工时时,检查课要向技木课反映,给制造部门增加工时。
3.工序稽核时要特别注意一些容易产生的问题,作为稽核的重点。
(1)操作难度较大的地方容易出差错,这种往往只限于一少部分人能胜任,多数人可能要出差错。应该采用一些方法,改进工序操作使其变得简单易行,让任何人都能很好掌握,不易出差错。
(2)关键的地方一出差错对产品的质性能影响很大,或是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应加强控制。但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不能确定过多的关键工序。过多,则会忽视真正的关键。
(3)操作者不熟练的情况下易出差错。据查,新工人上岗、工作变换或新产品投产时,由于工人不熟练,差错往往出现较多。因此要查看工人的操作熟练情况,并要求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和现场指导。
(4)操作工人的无意差错。工人在操作中,尽管注意避免出现差错但实践证明仍然是很难避免这种无意差错的。要在生产过程中增加防差错措施,减少对人的依靠,要用装置和设备保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