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代同事去开会,因为也还有别的工作,心里会有些烦躁和担心。会议内容并不复杂,我需要做的只是备份答疑,也会觉得无聊。想可以做起转念的功课。
先把自己当下的念头不加评判的记录下来,“在这开会,工作会做不完。很烦,很担心,不想干了,好想休假,不想上班了,压力好大,烦死了。为什么我一直看不到方向?我这是在干什么呢?烦死了,无聊,这有什么意义。我到底要干啥?”,然后对自己的念头想法做转念。
“在这开会,工作会做不完”,这是真的吗?
我不能肯定,只是担心,烦,害怕,提醒自己。
当有这一想法,我会如何反应?
烦,生气,更不愿意,不想干了,很排斥,也不知道怎么做,无法安心。像没有了自己,空,痛,虚,完全飘似的,很害怕,没有什么可抓住的感觉。
若没有这一想法,我会是怎样的人?
这么一说就会觉得很开心。(突然冒出别的想法,“这样会得意忘形的”,先记下,一会儿再对这个想法做转),如果没有这个想法的话,好像就很有可能工作是可以做完的,会安心很多。
反向思考:
1.“不在这开会,工作也会做不完”。这也有可能,来开会不也是工作之一吗?
2.“在这开会,工作也做的完”。总会过去的,回顾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有什么工作是做不完的吗?都会过去。
“不给自己做不完工作的压力,我会太开心自在,会得意忘形”,这是真的吗?
我好像不知道怎么处理应对特别开心的时候,总是在高兴的时候一下子变成悲剧似的,好像很怕自己开心似的。回到问题本身,我确定这句话百分百是真的吗?不确定。
“太开心会得意忘形,变成悲剧”,这是真的吗?
我不知道,总觉得是这样,但我不能百分百确定这是真的。
“我无法很好的掌控开心这种情绪”,这是真的吗?
我没有这样的经验,我不知道。我不能百分百确定这是真的。
当有这几个想法,我会如何反应?
我害怕,可是又想要,很难过,伤心,想要开心,可是又不敢去拿,很烦,很生气,难过,愤怒,怨恨,在跟自己对抗,像个无底洞。
没有这几个想法,我会是怎样的人?
给自己松绑,爱自己,可以去开心,允许自己快乐,这些只是自己的思想束缚。
反向思考:
1.“我无法很好的掌控痛苦这种情绪”。这好像是的,我经常进入痛苦里不知道如何出来,从中也生出很多评判和想法,更加痛苦。
2.“我可以很好的掌控开心这种情绪”。我会在开心的情绪里不愿意出来吗?就算不出来,一直开心不好吗?我不相信能一直开心吧?来了去,就让它们(情绪)自由流动吧,我怎么肯定自己去控制会更好呢?
3.“开心不会变成悲剧”。不开心才是悲剧,不是吗?
4.“得意不见得一定是坏事”。真实的表达自己,可以看见自己,才可能学会看见他人。
“无法一直开心”,这是真的吗?
我不知道,不确定,感觉是会开心一会儿就不开心了。我是怕自己开心,而周围的人都在受苦,我不可以开心是吗?
“周围亲人都在受苦,我不可以开心”,这是真的吗?
我不知道,我必须忠于家人是吗?哪怕是受苦也要一起?我害怕自己会被隔离在外是吗?
我能确定“家人受苦,我开心,会被隔离外在”这是真的吗?
不确定。
当有这些想法,我会如何反应?
烦,生气,不开心,难过,挣扎,痛恨自己,也痛恨周围的人,自己被围住了,完全没有出路。我讨厌自己,无法让自己开心,过不好生活,也会对周围的人心生怨恨。
没有这些想法,我会是怎样的人?
我会放松,开心,很感谢,很满足。
反向思考:
1.“可以一直开心”。开心是我内在的感受,是我自己可以去创造的体验。
2.“周围亲人在受苦,我也可以开心”。亲人不会真的希望我受苦的,亲人的经历他们是自己负责的,我的开心我需要自己负责。
3.“周围亲人都很开心,我不可以开心”。这两者好像完全没什么关系啊,其实我并不确定亲人是否真的开心,还是前面说的各自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4.“我在受苦,我不可以开心”。通过前面写的刚看到,是我让自己沉浸在痛苦里无法自拔而不开心的。
5.“我在受苦,亲人不可以开心”。他们是希望我开心的,我不开心,他们也可能会像我前面的想法那样而不允许自己开心,这样不是死循环了。
6.“家人受苦,我开心,不会被隔离”。谁不喜欢跟内心喜悦的人在一起呢,我让自己发自内心的喜悦起来,也可以给家人带来幸福。我爱这样的自己,爱这样的家庭。
当时写完这些,心情完全转变了,很平和愉快。今天从笔记本上转记过来,再回顾,突然发现自己很有智慧的感觉,呵呵,希望也能给读者带来一丝触动。
转念方法来自拜伦·凯蒂的《一念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