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三】匆匆教学——转自王君工作室司艳平老师

师:上新课之前,我先借花献佛赠送同学们一份礼物,是怎样的礼物呢?大家请看——张云瀚,你来读一下。

夜读司老师学生作品偶成
作者:李弘纲老师
已见为文重观察,
更向经典学表达。
师生互动促长进,
清澜绽放美丽花。

师:前天晚上我把葛小莉和刘宇鹏写的关于《饺子》的作文发到清之小澜的公众号上,李弘纲老师立刻写了一首诗来称赞。所以啊,大家用心写作,不但表达自我,也愉悦别人,这是双向美好的奔赴。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从写作的角度来学习朱自清的经典美文《匆匆》。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出主标题——《让感悟开花》。

02

小事物——丰

师:《匆匆》是朱自清先生的感兴之作。在这篇小散文里,他融入丰富的形象事物来写瞬间感受,请你寻读文章,看看作者都写了哪些小事物?请同学们把朱自清先生在文中写到的小事物找出来吧。我给大家出示范例:这篇散文写了燕子,也写了——

生:这篇散文写了杨柳也写了桃花。

师:这是文章一开始写到的自然界的事物。

生:这篇散文写了太阳。

师:对,第三自然段写到了太阳。

生:这篇散文还写了水盆和饭碗。

师:“水盆”和“饭碗”就是生活中的事物。大家找找看,还有吗?

生:我发现了两个,但不确定是不是。

师:你说,没关系的。

生:作者还写到了手和眼。

师:这是我们的人体器官,也算事物。我们一起来读读老师的总结。

(生齐读)

屏显:

这篇散文既写了燕子来去,也写了杨柳枯青;

这篇散文既写了桃花谢开,也写了太阳挪移;

这篇散文既写了水盆饭碗,也写了双眼手边;

这篇散文既写了微风吹散,也写了初阳蒸融。

师:大家齐读后对照,观察哪些事物没有涉及到?请在书上继续圈划。

师:这篇散文写了如此丰富的形象,在文章的一开篇,作者就这样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作者明明写的是自己瞬间的某种感受,却以自然荣枯入文,你认为这样的方式好在哪里?

生:这篇文章一开始就写到“燕子”“杨柳”“桃花”,以排比的修辞来写,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给人一种诗意美好的感觉,为下文做铺垫。

师:你对开头作用的分析很到位,语文术语用得很熟练,同学们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文章一开头似乎用“燕子”“杨柳”“桃花”这些春天的美好意象来写,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将读者带入到美好的境界之中。与下文作者内心的惆怅形成对比,能进一步引起读者的注意。

师:你刚才的回答有一处可圈可点,你说用“燕子”“杨柳”“桃花”这些意象来写,这是一处非常敏锐的发现。当然,“燕子”“杨柳”“桃花”在诗歌中是意象,在散文中就算是景物。

师:我们知道,《匆匆》这篇散文是要表达自己的某种情绪和感受,感受是抽象的,也是无形的,如何让这种感受真真切切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就调动他细腻的观察与体验,以具体的事物来写,这就是——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

屏显:

小事物——丰

化抽象为形象

化无形为有形

03

小活动——融

师:除了用自然界的事物来写作者的抽象情感,作者还调动什么来写这种抽象的感受呢?我们来看这组句子,请同学们观察,说说这组句子的共同点在哪里?

1.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2.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

3.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师读)

生:这些句子都用了拟人的手法,非常形象地写出时间流逝的快速,第一句里写到“太阳有脚,在悄悄地挪移”,第二句写“他去得匆匆”,第三句写“和太阳再见”,面对时间的流逝,作者是那么无助,用拟人手法来写,更容易打动读者的心。

师:你从修辞的角度去发现,这三句话的确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表达生动而妥帖。

生:这些句子里都有“我”的影子,也有“太阳”,三句似乎都在写“我”与“太阳”之间的活动。“太阳旋转,我也跟着旋转;我遮挽太阳,太阳从我手边溜走;睁开眼和太阳再见。”“太阳”代表着时间,“我”无法留住,这三句好像是把“太阳”和“我”融为一体,将二者合在一起写的。

师:丁航真是慧心发现啊!这三句将物与我交融,将“我”感受到的时间流逝的抽象之感借助物我交融的日常细节来表现,是那么的入情入理,是那么的真切生动,丁航会分析问题了哦!

生:老师,我还有发现。我认为这一组句子都写到了“我”的动作,第一句是“起来”“旋转”,第二句是“遮挽”,第三句是“睁开眼”,这些动作在连通“我”和太阳,就会让虚拟的抽象情感变得更加真实。

师:刘宇鹏总会有令人欣喜的发现,其实也能这么理解,运用恰当的动作可以作为物我交融的路径,就像拟人一样,我们写作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将对物的拟人与人的动作结合起来,也许你的表达就会别有洞天。

师:这组句子都融入了“我”的体验,都是从“我”做的日常活动来写的。“起床” “洗手” “睁眼”,这些活动都与“我”有关,物我相融,主客统一,不仅表达出“我”的真切感受,也在不经意间打动着读者的内心。

屏显:

小活动——融

物我相融

感受真切

打动读者

师:所以啊,孩子们,当你要表达某种无形抽象的情绪时,完全可以借助“小事物” “小活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这样一来,文字不但有艺术的美感,还会有共鸣共情的力量。

师:作者不管是写小事物,还是写小活动,他清晰的指向都是在表达什么?

生:作者都是在表达时间流逝的匆匆以及我们无法捕捉时间的惆怅。

师:对啊!孩子们,这篇文章无论是多彩的小事物,还是实在的小活动,作者都指向时间流逝的匆匆,无力挽留的惆怅。朱自清先生的感受多么真实啊!不管是王公大臣,还是贩夫走卒;不管腰缠万贯,还是身无分文,在时间面前,一切都变得那么渺小与卑微。或许,正是因此,作者在文中不断发问,他是在问谁?又期望谁来回应呢?

04多问句——思

师:同学们来看一组问句,来思考,朱自清为什么在文中要用这么多的问句?他在问谁?在问什么?期望谁来回应呢?请你们小组合作探究,时间为3分钟。

屏显:

1.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2.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3.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4.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呢?

5.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生合作)生:我们组发现,文章开头和结尾都用了一连串的问句,作者是在连续发问,在连续发问里,他似乎是在质问自己,时间有限,我有没有辜负时间,有没有浪费时间,这样的发问,让他心里没底了。

师:你们组能用“连续发问”“质问自己”这样的词语来概括发言,足以看出你们思考的高质量。他真是在用这样的问句向内发问啊!问自己是不是“留下痕迹”,问自己是不是“白白走了一遭”。

生:我们组认为这些问句表达的情感都是一致的,都是一种茫然怅惘之情,这些问句在强化这种感情,当然也表达出对匆匆流逝时间的不舍。

师:你们组的发言有点绕回去了,又回到我们刚刚讲过的惆怅之上,倘若再向前思考一步,作者是否一直沉浸在此种情绪呢?你们可再思量。

生:我们组认为作者用这些问句,既不是设问句,也不是反问句,他就是用一般疑问句发问,这些问句是在向自己发问,也是在提醒读者,或者也能说提醒青少年的我们,提醒我们光阴易逝,要好好珍惜时间,努力奋进。

师:你们能沉入文本,与文本产生共鸣,这样的思考方式值得称赏。

生:我们组认为作者这一连串的发问更多的是在思考,他在思考自己的人生,能否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价值,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不能白白来这个世界走一遭。如果不去创造价值,就真的是白来世界走了一遭。所以,他在思考,自己怎样做,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师:你们组最珍贵的一个词是“价值”,能否用有限的生命给这个世界创造价值正是朱自清先生不断思考,也不断践行的啊!

师:所以,朱自清先生的发问是问自己,更是问他人;既是警醒自我,也是提醒读者;既是激励自我,也是启发读者;既是笃定自我,也是告诫读者。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要好好珍惜,好好努力,不辜负光阴,不辜负韶华啊!

屏显:

《匆匆》之意:激励自己、启发读者、惜时奋进

师:孩子们,朱自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多大年纪呢?

生:24岁。

师:年轻的他已然意识到人生短促,时间匆匆,对人生更加珍惜,工作更加勤勉,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更大的价值。

屏显:

朱自清写《匆匆》时24岁,因为早早悟到了时光的飞逝和短暂,因而,对人生也更加珍惜,教学之余更加勤奋地从事文学创作。

师: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知行合一。同学们来看看朱自清先生在1922到1927年这五年的经历,说说你的想法。

屏显:

朱自清部分经历

生:看了朱自清先生1922年到1928年的经历,取得的成绩,我觉得他很清醒,年纪轻轻就想得通透。我想起张爱玲的一句话:“出名要趁早。”如果但从这句话本身看,好像是非常功利的,但其实也能从侧面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做出点什么成绩,赢得点什么名气,就必须勤奋努力,不断进取,不能浪费时间。朱自清先生在短短几年间,创作了这么多文学作品,不但为自己赢得好名声,也用自己的方式给世界留下文学财富。这样的清醒值得我去学习。

师:葛小莉同学总能画龙点睛,总能在从现象之中深入发现,去挖掘自己感受到的独特体验。“清醒”一词多么好,在特定的年龄阶段有特定的清醒,能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也能指引我们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掌声送给葛小莉,谢谢她的精彩发言!

师:由此,我们知道,朱自清先生之所以写出如此震撼人心的小美文,是因为他对时间流逝有了触动心灵的感悟,再加上他擅长用形象化的事物来描摹抽象的感悟,便让这篇《匆匆》成为传世的经典之作。让感悟开花,你们也可以做到。

屏显:

请你运用“小事物”“小活动”“多问句”等方式,来写写你抽象的感受吧!可以“时间匆匆”入文,运用你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写300字左右的小练笔,写到绿色作文本上。

师:希望同学们真诚写作,用心投入,写作是一种美好的双向奔赴,既幸福自己,也愉悦他人哦!下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