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几篇文章中,我们谈到有毒的父母,有毒的家庭给孩子带来的种种创伤,那么父母该怎样做才能让自己“不毒”,让家庭氛围回归健康?
重点在亲子关系的培养上!众所周知,良好亲子关系的建造从娃娃抓起,父母与孩子塑造亲密关系的黄金时期是孩子十二岁以前,即孩子处于“依恋期”的那段时间,在这个依恋期中,1岁~6岁这个阶段又是重中之重。
1. 孩子的0~12岁到底重在哪里?1~6岁为何是重中之重?
0~12岁是孩子建立依恋关系的重要时期,好依恋关系下的孩子往往更自信,敢于挑战新事物,同时在他们未来的人际关系中表现得开朗活泼,有自信和自尊,懂得爱别人,能够与人共情,善良,正直,宽容等;坏依恋关系下的孩子则可能在行为上表现得畏惧退缩,没有安全感,在人际关系上表现的敏感多疑,不能相信他人,自卑,情绪不稳,不能和别人共情等特点。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八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婴儿期(0岁~1岁)是建立希望品质的关键期,同时他们也面临着该如何处理信任与不信任间的冲突问题,如果在这个阶段中,父母并没有给孩子及时积极的关注与照顾,那么孩子就可能会出现发展障碍,不能信任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人,并且表现极其敏感。比如当家长抱着孩子来到一个新环境居住,或者有抚养人以外的陌生人抱孩子时,这个孩子就会表现出抗拒,焦虑不安,一直哭泣等情况。
儿童早期(1岁~3岁)是孩子建立意志品质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孩子并未处理好自己的自主感与羞怯怀疑之间的冲突,那么这个孩子在后面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会缺乏自信心,做事畏首畏尾,胆小怕事,比如孩子会表现出不敢和抚养人以外的人接触,不敢表达自己感受等。
学前期(3岁~6岁)是孩子建立方向与目的品质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若孩子未能处理好主动感与内疚感的冲突问题,那么孩子往往会表现出畏惧退缩,缺乏自我价值感等特点。
学龄期(6岁~12岁)的孩子是建立能力品质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如果父母并没有帮助引导孩子建立这一品质,那么在孩子未来成长过程中他们缺乏生活基本能力,什么都不会干,并且对自己充满失败感无能感。
所以,父母想处理好亲子关系问题,就需要意识到这一时期孩子的发展特点,并针对性地给予孩子相应的关注与爱。
2. 父母如何在黄金时期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l 对孩子无条件地积极关注
这一时期,父母要尽可能地觉察孩子的情绪和需求,关注孩子成长过程的每个阶段,让孩子的情感流动,引导孩子体验各式各样的情感。
l 主动行动,与孩子主动沟通,表达爱
父母要主动与孩子沟通,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就忽略孩子的情感和想法,用行动向孩子表达父母的爱意,用沟通促进父母与孩子间爱意的流动。
l 向孩子表达“我很需要你”
孩子享受被爱,也享受被需要的感觉,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能够让孩子为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真正切实意义上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那么孩子、父母、家庭三者之间的联系会增强,同时孩子的责任意识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l 平等对待孩子,给孩子一个安稳舒适的生活环境
父母需要意识到孩子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存在的,不要将父母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平等的像对待成人一样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观点,同时给予孩子一个安稳舒适的生活环境,研究表明,一个在总是搬家,居所不定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比较缺乏安全感,社交能力受损,他们的心理与正常孩子相比更加敏感,表现出更多的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l 学会倾听,尊重,共情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内心世界会变得越来越丰富,这一时期,他们的脑袋里充满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憧憬,这时候,就需要家长能够学会倾听孩子的语言,不要以大人之心度孩子之腹,适当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
l 接纳孩子,看见孩子的优点,亦接受孩子的缺点
人无完人,孩子也是一样,父母需要意识到,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孩子,也不可能打造出完美无缺的孩子,父母能做的就是接纳自己的孩子,接纳孩子的优点也接纳孩子的缺点。联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多少父母因为不接纳孩子的缺点,从而贬低侮辱孩子,给孩子贴标签,最终酿成悲剧。“你不行,你别添乱了”;“你看看李姨的孩子,人家学习又好,还帮爸妈干活,你看看你,啥都不会,就知道吃”;“瞧把你能的”这些话是多少孩子童年的阴影。
l 夫妻和睦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曾经有一个孩子问他的爸爸“爸爸,你和妈妈给我的最大的礼物是什么呀?”那个爸爸说“宝贝,爸爸给你最大的礼物就是爱你的妈妈”,起初这个孩子并不明白爸爸说的话到底什么意思,后来等孩子成大也变成一位爸爸后,他终于明白父亲所说的话,家是爱的港湾,爸爸妈妈用和睦稳固的爱共同为孩子撑起一个温暖的家。同时,父母的爱情模式也是孩子感受爱情与婚姻是什么的初始体验,和睦的夫妻(父母)关系会促使孩子相信爱,在未来成长中大胆追求爱,体验爱。
l 大胆说“不”,成长孩子的同时亦是成长自己
爱孩子,赞赏孩子并不等于无条件接受孩子的任何要求,有时候,对于孩子提出来的不合理要求需要父母大胆说“不”,通过恰当的拒绝,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承担的责任,同时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在拒绝孩子要求的过程中,父母也可以逐渐对孩子放手,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