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共读第七天
《论语·为政》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以政令来管理,以刑法来约束,百姓虽不敢犯罪,但不以犯罪为耻;以道德来引导,以礼法来约束,百姓不仅遵纪守法,而且引以为荣。”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终于发现了学习的乐趣,并且立志于此;三十岁时有了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领;四十岁时,我已经不会轻易被外物诱惑;五十岁时,我学会和自己和解;六十岁时,一些冒犯我的话,我也能听得进去了;七十岁时,我已经能做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是不会给他人造成伤害,也不会越出规矩。”
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孟懿子问孝,孔子说:“不违礼。”樊迟驾车时,孔子告诉他:“孟孙问孝于我,我说:‘不违礼’。”樊迟说:“什么意思?”孔子说:“活着时按礼侍奉;死之后按礼安葬、按礼纪念。”
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问孝,孔子说:“父母只有在子女生病时才担忧。”
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子游问孝,孔子说:“现在的孝顺,只是能赡养老人。即使是犬马,都会得到饲养。不敬重,有何区别?”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 子夏问孔子什么才是孝顺。孔子说:“能一直保持悦色是最重要的事情。你或许能够伺候好父母,让他们衣食无忧。可是如果不能让他们的心情也愉快,难道这就是孝顺了吗?”
2.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译文:孔子说:“我曾整天同颜回谈话,他从不反驳,像个笨人。后来观察他私下的言行,发现他对知识理解透彻、发挥自如,他可不笨啊。”
感悟:孝顺父母长辈,尊重他们的意见,不自以为是。照顾他们的情绪,不乱发脾气。同父母交流和言悦色,保持同孩子交流一样的心态,真诚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