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 第六十四章 耕战危困
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上一章韩非子告诉我们保全国家的真正策略:依法治国,坚持耕战,富国强兵,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韩非子的原话更直接“万乘之国莫敢自顿于坚城之下,而使强敌裁其弊也,此必不亡之术也。”大国如果来攻打,也不敢自我拖累布兵于坚固的城墙之下,久攻不下而陷入消耗战,从而促使强敌自己去衡量其中的害处而不战,这才是保证本国必然不会灭亡的办法。这就是今日之强大中国让美国三思而畏惧不敢战的原因,现代战争物质消耗巨大,尤其是大国之间的战争,不可能一招致胜,如果没有“持久战”的思想与雄厚的物质战略储备,谁也不敢开战。
中国有这样的底气就是因为我们四十多年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策略,通过实行改革开放,经过艰苦奋斗发展积累起来的雄厚家底。今日之强盛中国是历史上继汉唐雄风之后最为盛世之时,让号称世界唯一超级强国的美国都不敢当面放肆。美国人现在在亚洲玩纵横之策,很可惜主要成员日韩两国是东方文化圈的国家,他们深知合纵连横策略本身的危害,也明白这样的危害现在还在损害着两国利益,所以他们不可能死心踏地地陪着美国当炮灰,最终还是要加入中国主导的世界格局与体系中来。
韩非子将依法治国、独立自主,富国强兵之策称为“必不亡之术”,可见其伟大性,不管是个体追求长生不老,还是君主追求长治久安,万世长存,都能看到中国人对“不亡”的渴求。现在韩非子给出了国家不亡的灵丹妙药,是万世灵方,直到今天还很管用。老子给了中国人个体“不亡”的方子,孔子给了中国人思想“不亡”的方子,韩非子给了中国人国家“不亡”的方子,这些方子一直让中国及国人健康发展,万世不灭。
韩非子讲完当下鲁国国君治国之错“舍必不亡之术而道必灭之事”后得出结论“智困于内而政乱于外,则亡不可振也”国家必亡。讲完国君,再讲国策之下的民众之象,先讲人之常情之事“民之政计,皆就安利如辟危穷。”意思是:人们的习惯想法,都是追求安逸和私利而避开危险和穷苦。趋利避害本就是普通百姓的生存生活哲理,是人之常情的事无可厚非。
而鲁国今天的民众呢?“今为之攻战,进则死于敌,退则死于诛,则危矣。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穷危之所在也,民安得勿避?”意思是:如果让他们去打仗,前进会被敌人杀死,后退要受军法处置,就处于危险之中了。放弃个人的家业,承受作战的劳苦,家里有困难而君主不予过问,就置于穷困之中了。穷困和危险交加,民众怎能不逃避呢?“上弗论”君主不予过问,这是问题的关键,本该耕战之士是国家的基石,现在却处于穷困危险之中,而君主不顾不问,他们能不逃避耕战吗?
我们在前文中讲过“耕战”是国策,是国家财富与社会物质的来源,是国家安全的保障,但现在君主听信儒生游侠的言论,放弃耕战之策,欺压耕战之士,让其陷入危困之中,国家的根基不就动摇了吗?这就是韩非子说的“舍必不亡之术而道必灭之事”,国家危亡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家坚持“耕战”策略,依法执行,就能富国强兵,耕战之士不仅生活富足,而且享受国家荣誉。
【民之政计,皆就安利如辟危穷。今为之攻战,进则死于敌,退则死于诛,则危矣。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穷危之所在也,民安得勿避?】
我们说“遵从上帝就是智慧,远离邪恶就是聪明”,民众“就安利如辟危穷”趋利避害本就是聪明之举,因为君主之策是邪恶的。治国之策非常重要,良策民众趋之若鹜,恶政民众只能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