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反思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重在引领学生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两个活动,一:通过观察各种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了解植物种子外部形态是各不相同的。二:通过观察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认识到尽管种子的外部形态千差万别,但内部结构基本相同。

      通过引领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认识到种子是多种多样,从而进一步感受生物的多样性。通过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认识到尽管种子的外部形态千差万别,但内部结构基本相同,进一步构建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知。

      材料准备:本课开始前,因为要观察浸泡过的种子,我浸泡了两种种子:蚕豆和绿豆(看起来外观非常不一样的两种种子,观察后学生会发现种子内部结构基本相同,更容易帮助学生建构多样性和共同性相统一的认识);每个组提供了6种种子:凤仙花种子,蚕豆,绿豆,水稻,小麦,向日葵种子(每种种子4颗,方便小组成员观察),为了方便学生进行观察记录,自制了一个简单的记录表。

      在观察过程中发现,6种种子还是比较多,因为时间关系可能每个学生观察的都不够仔细,所以后面就让每个学生选取3种最感兴趣的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完成记录表的填写,没有记录表的时候,学生可能观察的就比较粗略,在汇报环节也比较没有逻辑,记录表同时也可以帮助了学生梳理自己的观察思路。

      那观察了种子的外部特征,种子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呢?在这里让学生先进行的预测环节,探测学生的前概念,在这个环节,我最大的疑惑就是怎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或者说记录下来,这是我一直都没有弄清楚的点。

      接着因为要解剖种子,所以还是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方法指导,但是在这个地方出现的问题就是,活动手册上要求记录干种子和浸泡过的种子的内部结构,绿豆好一些,我们这次准备的干的蚕豆特别特别的硬,根本没有办法解剖开,或者说解剖开后也不完整,所以后期在网上找了一个种子浸泡过程变化的延时视频,效果还是比较明显。最后用了一张简图和实际拍摄的比较高清的蚕豆和绿豆种子的照片进行种子各个结构的分析,再引导学生对各个结构的作用进行总结,学生可能会理解的更透彻一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