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不怎么勤快的人,却很喜欢厨下往来,勤劳地为了吃食而奔波,这得益于我母亲的言传身教。即使独居,也总要备点蔬菜瓜果在房,只是蔬菜总放不长,须得日日少量购入,一棵葱两颗菜,一来二去,烦由心生,总想着,若能在阳台搭个菜园子就好了。只可惜我是个连仙人掌都养不活的人,罢了。
忽地,想起了学生时代在木马山老家的日子。那时候,物质匮乏,经济拮据,除了必需的油盐调料,少有在场镇上买过菜,却吃的很丰富,直到现在也常让人惦记。除了那靠着维持生计的一亩三分地,我家的菜园子,可以扩大到整个山村,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寻得到可口的美味。奶奶和母亲,还有同村的妇人,在黎明刚开始的时候,背着干粮,穿梭在一片片密林里,直到日下山岗。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木马山的春季,四者尽不失时。
春
竹笋初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 。
春分前后,侧耳根(鱼腥草)才刚刚破土。这时,刚下过一场春雨,只得穿上雨靴,带上锄头,小心翼翼从田埂走过,用锄头深挖,才能翻得出还没来得及全部长出土外的嫩芽,运气不好的时候,即使是挖上一个钟头,也只能选得一捧形色俱佳的芽来。等过个四五日,只需在地坎的松软滑土处,轻轻一抔,不需几时,便能满载而归。在屋后的水井旁将泥土冲洗干净,拌一拌,再浇上几滴热油,妙不可言。
春笋来得就要晚些了,出没在清明前后。木马山的竹笋,多是箭竹笋,长在荆棘丛生的混林里,越是难走,越能扯得着好的笋。每逢春笋季,少不得要被野刺划拉几条口子。扯回的新笋去壳、焯水、过凉,无论是煮汤、煎炒、凉拌,都是一盘令人艳羡的时鲜。春笋虽美,却不易保存,晒成笋干,却少了那份鲜笋的爽口与清香。我母亲百般尝试,终于腌好了一缸鲜笋,留到了过年,留到了下一个春笋季前。遇上过节或家里来客,她不动声色地捞出腌笋做一道菜,佯装这是买到的应季笋,待客人追问几番,又才说出实情,不禁又要被人夸赞一通。持家有道,是农村女人最受用的称赞。
夏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在薄雾和轻烟笼罩的清晨,和邻家的小子们,赶着牛群往大山深处去,沿路荒草上的露水打在身上还透着丝丝的寒意。这个时节,成片成片的菠萝莓成熟了,此行的任务,便是采回一篮子菠萝莓。
行到目的地,把牛群赶在一边不用理会,专心地刨弄着要紧的事,待到归家时,自能找回。
菠萝莓的味道与草莓相似,却更多了一份香甜。小孩子总是嘴馋的,如此美味的莓子如何不会先尝为快?只是菠萝莓不过指头大小,采摘起来费时费力,小小一颗也不够过瘾。我们能轻易地捱过这股馋劲儿,一颗一颗攒满一捧,囫囵地吞下去。大快朵颐之后,才想起篮子还是空空如也。
摘好的菠萝莓用笊篱在泉水里轻轻地淘洗干净,捞出、控干,拌上少许面粉搅拌成糊状,摊成大小均等的饼,软糯香甜。拿到学校,总能很快被一抢而空。
菠萝莓的果实期很短,没有冰箱的时候,母亲总会不辞辛劳地把采来的菠萝莓晒成果干,等到我们兄妹放假回家时,拿出泡发,同新鲜菠萝莓一样炮制。虽然比不上新鲜的好吃,但也能解解馋,让人欢喜。最重要的是,这是母亲的爱意。母亲享受着对子女的付出,而我们,享受着母亲的爱与牵挂。
秋
……
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