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
(山径文学社是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一群少数民族青年于1985年自发组建的群众性业余文学组织。)
·
小溪流水声.mp3(上传失败)
·
扠河鱼
·
【李德文】
·
·
1976年秋,我自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城步苗族自治县五团中学任教。
那时候,按照中央的要求,教育体制进行了改革,中、小学学制缩短为九年,即: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全县完全中学布点增加,偏远的山区也办起了高中。
五团中学座落在湖南城步五团中山大队(现为中山社区)的岩子坪,只有两栋两层的教学楼加一栋很小的单层厨房和保管室,每间教室旁配有两间小房,这是教师的住房兼办公室。在两栋教学楼之间是一个篮球场。校园四周都是稻田,夏秋时节,芬芳的稻香弥漫校园,让人陶醉在田野的清风里。
全校开办初、高中八个教学班。我教高一班语文,并担任该班的班主任,另兼一些副课。
这里条件虽然简陋,但地势平坦,环境幽静。而且紧靠河边,洗衣提水非常方便,夜深人静时还能依稀听到悦耳的流水声。
夏秋时节,我们常喜欢沐浴河滩,任清凉洁净的河水洗涤周身,那种感觉真是好极了,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奢侈。
那时除了听广播和偶尔看一次电影,课余时间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下河捉鱼便是一件令人惬意的事。
学校旁边的那条河源于八十里大南山,流经江头司、木董、中山、独树等村寨后进入广西,是珠江水系中一条不起眼的小溪流。
那时候水电站很少,也没有任何工业污染,河流处于自然状态,水质优良,鱼蟹非常多。每到冬季,水温下降,鱼类喜欢蛰伏于静水深潭和水流平缓、沉积着细沙与落叶的浅滩。一遇寒霜冰冻,气温骤降,鱼儿更是静憩不动。这时,当地有经验的渔民就会带着渔具下河扠鱼,往往收获颇丰。
那年深冬时节的一天清早,白霜满地,寒气逼人。我拿着木桶去河边提水,看见一个中年农民腰挂鱼篓,手握鱼扠站在河中的石头上扠鱼。冬季是枯水期,宽宽的河道河水很浅,只见他在泛着水花的缓滩中专找水底有细沙和落叶的地方下扠,轻松地扠起一条又一条鲜活的黄尾鱼,都是2~3两重一条的,一小会他就扠了十多条,看得我好眼馋。
·
(看得我好眼馋……)
·
见他扠鱼这么容易,我立马动了心,也想去扠几条鱼回来解解馋。于是提了水快步回到房间。可是我没有任何可以捕鱼的工具,寻遍房间每个角落也找不到一样可做鱼扠的材料来。
突然,我抬头看到床上挂着的蚊帐,顿时有了主意。我利索地取下蚊帐,抽出帐杆,用菜刀将竹帐杆的一头削成丫扠,一个简易鱼扠就做成了。我快速返回河边,学着那个农民的样子仔细寻找河滩中有细沙和落叶的地方,果然很快就发现有一条大鱼趴在细沙和落叶之上,一动也不动。我瞄准鱼身扠下去,一条又大又肥的黄尾鱼便到手了。
我欢喜异常,不顾霜风凛冽、河水冰凉,接二连三地扠上来六七条鱼。同校袁国生老师见此情景,赶紧过来在河岸帮忙捡鱼。就这样,不大一会的工夫,我们就扠上来十三条鱼,都是清一色的黄尾鱼。
黄尾鱼是生活在山区溪河中的一种鱼类,体型比一般的鱼要大而长,喜欢活动在激流险滩,鱼鳞均匀光亮,腹侧中部有一条分明的纵线,鱼尾呈黄色,故名黄尾鱼。这种鱼味道鲜美,肉多刺少,是渔民们最喜爱的一种。由于多数时间生活在深水区,活动能力强,警惕性高,一般情况下很难捕获。
我们拿着鱼回到房间,袁国生老师立即生火烧水,我则叫来黎春玉老师一起把鱼洗净剖开,去掉内脏,下锅煎煮。不到一个小时,鱼就煎煮好了,顿时鲜美的鱼香便扑鼻而来……
时至今日,那种令人垂涎的滋味还让我经常回味不已。(2021年1月5日写于湖南城步苗乡儒林寓所)
·
(顿时鲜美的鱼香便扑鼻而来…)
·
【作者简介】李德文,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20世纪七十年代教过书,后在党政部门任过职;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在省市报刊发表过作品。中国楹联协会会员、湖南省楹联协会理事、邵阳市楹联协会副会长。
·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作品】
点击链接李德文作品-点击此处
点击链接《山径文学社小记》-点击此处
·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