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3:
经典的童书是什么样子的?
【课程引言】
儿童喜欢,是好书的标志吗?或者,儿童喜欢,是好书的必要条件吗?儿童不喜欢的,不一定是坏书;儿童喜欢的,也未必就是好书。那么到底什么童书是好书?什么书又可以称为经典童书呢?
【内容提要】
经典童书的意义在于:它在儿童童年埋下一粒种子,暗中指引儿童去形成一种更为自由的选择,就是不屈服于困难,不屈服于平庸,而应该去形成一种深刻的内在生活和外部追求,或者说像英雄一样生活。
【课堂笔记】
如果要为好书下一个定义,凡是能够促进儿童深度成长的书,就是好书。
当然“好”是一种感觉,一种价值判断。我们这里所谓的“好”,更多的是从一个成人引导儿童的角度来讲的。在儿童文学领域,经典具有怎样的特征呢?
用象征或隐喻的方式,深入儿童的潜意识,触及到儿童生命及成长的核心冲突或情结。
围绕着核心冲突或情节给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正向的或超越性的解决方案。
儿童文学上最常见的故事是成长故事,在经典的成长故事中,往往包含三类角色,他们是主角、反对者和帮助者。
成长故事的经典结构:
主角(例如王子、公主等)——帮助者(可以帮忙,绝不可以替代)——反对者(例如巫婆、后母等)
❤️郑渊洁的童话为什么不能成为经典:
郑渊洁童话中的主角,往往不是成长者,不是问题解决者,而是反抗者;这样的童话助长了儿童的逃避倾向,而不是给予儿童以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力量。
《木偶奇遇记》不是经典童书:
这个故事本质上是属于讽刺小说;
以夸张讽刺的方式,复兴了意大利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落后和丑陋的现象;
在本质上,它是寓言,是批判性的,而不是建设性的;
对皮诺曹的批评,是更多来自外部的,而不是内部,无法进入儿童的潜意识,也就无法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道德力量。
经典作品具有怎样的特征:
以象征或隐喻的方式,曲折地复现儿童的成长历程或特定问题。(类似《绿野仙踪》《西游记》《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之类的作品,就是比较完整地隐喻了儿童的成长。这是一个从A状态到B状态的过程,有时候我们也称之为“英雄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可能遇到的问题,被用象征的方式表达出来。)
潜意识里给出儿童解决问题的方式,真正地为儿童指明方向。(真正好的经典,都是建设性的,是为儿童生活树立尺度。因此,它往往部取材于现实,而取材于理想,尤其是经由人类传统而形成的理想,形成的我们对儿童的期待。)
【挑战活动】
我们书柜里的童书,有哪些是真正意义上的经典童书?
个人感想
阅读不只是读书,读书对孩子的影响,很多发生在读书之后。因此,如果要为好书下一个定义,凡是能够促进儿童深度成长的书,就是好书。
我记得高三的时候有过一小段焦虑期,那时候特别迷茫,成绩也不是特别理想,总想着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上个能让人扬眉吐气的大学,结果越着急越适得其反。
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了凌志军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好像一夜之间,就突然明白了努力的意义——努力,是为了更好地成长,而成长和成功是不能划等号的,确切地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好像从肚子里、从肺里、从内心深处呼出了一口浊气,心情一下子就明朗了,心境澄澈之后的学习效率也事半功倍,除了收获了较为满意的成绩,也拥有了挚友几朵。
工作以后,读到了很多优秀绘本,也把很多故事带到了自己的教室里,也因此看到了不少因为好故事而深受影响的孩子。读过绘本故事《你很特别》吗,有孩子因为这个故事重拾自信;读过《勇气》吗,有孩子因为这个故事和好朋友重归于好;读过《会飞的抱抱》吗,那堂课上,充满了温情的拥抱……
这就是经典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