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是经济学科班出生,只是经常性的刷刷网页也会特别关注中国当前的国家经济,写下这篇文章只为分享一点个人的见解,如有分析的不到位的地方欢迎指正。
实体经济萧条依旧
前几天某孟大咖去了趟南京龙潭码头,在微信分享了码头的情景,大量的集装箱堆积码头,据说当时只有一艘货轮正在装货,由此而想,当前的出口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据海关统计,2015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11.5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6.9%。其中,出口6.57万亿元,增长0.9%;进口4.96万亿元,下降15.5%;贸易顺差1.61万亿元,扩大1.5倍。
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曾经拉动着中国经济两位数的增长。当前的出口主要面临国内原材料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快速攀升,出口竞争力大大减弱,就拿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以前我们还能穿到福建晋江的鞋子,而现在我们买到的nike、adidas、newbalance基本上已经是印尼和越南进口的了,这也折射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在低端制造业上面也在渐渐地失去了竞争力,而在中端制造业上面虽然有了不错的产品但还是缺少强有力的品牌做支撑,在高端制造业方面我看到了中国中车、大飞机项目在国家层面的努力下已经走出国门,但离真正强大的高端制造业还差技术、口碑和品牌。
投资作为国家强有力的手段,在前十年间为中国GDP贡献了不小的力量,作为底层公民,我还是能够感受到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飞跃,特别是2010年以后大量的省道、县道大面积铺开,看着宽阔的马路,不买个小车开开都不好意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进入2015年以后,几次降准降息无不给投资市场带来福音,但这里面不少资金最终没有走向政府倡导的小微企业,而是流向了股市和楼市,这个待会讲。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我们看到了无数非公经济的崛起(在这里容许我对民营经济的贡献者表达我的敬意,是它们解决了80%的就业,还依然不卑不吭、忍辱负重,并肩负着创业创新的伟大使命),互联网无疑是里面最扎眼的,什么O2O,自媒体,互联网金融,移动穿戴等各种名词充斥在我的脑海,一时间百花争鸣,大家争相开始创业,有的是高管(毛大庆等人),大学生,BAT产品经理等手里拽着项目,吆喝两下就是A轮、B轮、C轮融资,而且不是千万都不好意思说是融资,从这背后可以看出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日渐活跃,而我想说的是,像这样的投资才是中国目前急需的。
我一直想说消费才是实现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房子买了不可能隔三差五换,但是商品消费就不一样了,拿手机举例,一个手机的生命周期也就两三年,当然我说的并不是手机的耐用性而是两三年以后你肯定不想用原来的破手机了,而手机的更新换代带动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这才是工业经济的王道。而目前中国的现状的60后无消费需求,70后是有钱的一代但是消费观念略显不足,80后是最尴尬的一代,刚刚走向房奴(赶在了房价泡沫后的第一批)又成了车奴,有消费的能力但是后劲不足,90后有相当的消费能力但是绝大多数还没有收入或者收入刚起步,无法支撑他们巨大的野心,消费能力严重滞后。
股市和楼市的“繁荣”
中国的股市在1~5月经历了疯狂的繁荣期,然后6月彻底将股市打到了解放前的状态,而后的我们才意识到当前的股市都是`杠杆`的泡沫,但此刻的我已经折戟在这片绿海(笔者于5月底买入某三只基金,但是买入之后一路断崖式下跌,还好收的快,但还是打了大半个月白工),多亏了国家队的护盘行动,又一次作为国家意志力的体现表现了china government的巨大执行力,据我身边的朋友说他们公司的老板收到邮件要求大股东不减持,而公司股票的现状是已经腰斩,哭声一片。
自从330政策后,一二线城市的住房成交量级级攀升,特别是以深圳特区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出现了罕见的价格大幅上涨,随着各地首付比例下降,二套改善等政策铺开,截止六月底一二线城市的住房均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但是依然改变不了的是,三四线城市的商品房库存依然在高位运行,去库存依然是三四线城市的基调,当然未来房地产的两极分化会愈加严重,好的配套依然会有好的价格,而其他的则将走向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