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防御面具是典型的沙悟净,应对模式是冻结装死>逃跑>战斗。
以前总觉得要求完美,是一个很褒义的词,我对自己的完美情结常常沾沾自喜。但对比艾欣老师讲得完美情节的特点,我真是吓了一大跳:为什么我用以自我陶醉的特点反而成了限制我成长的障碍呢?
先来给他们排一下序吧。
在意结果、害怕失败>求认可>拖延症自我否定>含沙射影、敏感>很难有成就感>后悔忍不住自责>不愿意敞开心扉>说理、攻击、防御、逃避、解释、说明>偷偷怀念美好时光
几乎每一个完美情节的特点,都能在我身上找到影子。
知道了它是限制自己成长的障碍,就要破除这种完美情结。如何破除呢?要先接纳,承认,然后陪伴,把它当做我们成长的资源。
下面举两个接纳自己的例子:
1.看老师推荐的《天道》
正如老师说的一样,我深深地被这部电视剧吸引了,吸引我的不是故事情节,而是各种各样的人物性格,也就是他们的应对模式以及在他们的应对模式下是怎样度过的一生。我用两天时间看完,晚上直直地坐在大厅里看到了凌晨三点,第二天丝毫没有负罪感的七点半才起床,终断了自己早起的记录。
尽管和以前一样知道熬夜和晚起是不利于我健康的,但处理的方式完全不同。以前是抱怨、后悔,现在是接纳、引导。
2.连着两天没有做课程复盘
像我在阶段复盘里描述的一样,突然间情绪跌落到了谷底,根本无法静心学习课程,什么事也不想做,什么人也不想理,感觉自己又徘徊在负能量场的底层。当我又想给自己贴上一事无成的标签时,突然想到老师说过,每一个情绪背后都有一个需求,我现在的情绪是由什么需求投射的呢?于是我就遵从自己的心,安静的什么都不做,当情绪来的时候,就默默的看着它、陪着它,终于在陪伴它的时候看到了自己的规律,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这也算是个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