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晚上老公回来臭着脸。当我说让他带着两个孩子下去玩时,他有些不高兴了,当然表达时还是比较平静的,但是语气上已经明显让人感觉不舒服了。
他说:“每天早晨起来,你先带他俩下去走一圈,孩子早晨充分活动后精气神上来了,一天的状态也会不错,然后回来吃早饭,简单吃一点儿后,你带老二出去玩,让老大在家写作业。”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告诉他今天一整天老大都没有出门,他就盼着晚上要出去。
可我很不开心,也不搭理他。甚至在洗锅刷碗的时候嘴碎碎念地抱怨了半天。
谁会喜欢被别人批评指责啊?
然而,当他们下去后,屋里安静下来,我的心也渐渐静了下来。
2
突然想起一个典故。
禅理弟子问:"师父您有时候打人、骂人;有时候对人又彬彬有礼,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吗?"
师父说:"对待上等人直指人心,可打可骂,以真面目待他;对待中等人最多隐喻他,要讲分寸,他受不起打骂;对待下等人要面带微笑,双手合十,他很脆弱、心眼小,装不下太多指责和训斥,他只配用世俗的礼节。”
看来,我在师父眼里就是那个下等人,而真正的上等人是那些能够百纳海川的。
比如,最近看的《觉醒年代》里,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长的时候,正是中国旧社会新旧思想交锋最激烈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他为了笼络人才,想尽办法邀请了各种各样的大德、国士去北大任教,因为对他来说,所有的思想都可以容纳到其中,学术交流越激烈越好。
正是因为如此,守旧派的代表辜鸿铭先生和新思想的代表鲁迅先生,本来都是那种可以怼天怼地的人,但对蔡公却特别钦佩,任何时候都会维护他。不仅如此,几乎所有人对蔡元培先生都特别恭敬。
中国有句古语曾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说的就是如此。
3
回想一下,老公提的建议其实是很有道理的。今天一整天老大都没有出去,在家里面大多数时候不是写作业就是看书,其实过得很封闭,也很不开心。效率反而不高。
如果我早晨一起来就把粥先熬上,鸡蛋先蒸上,这些不需要看护也能够自动完成的事情先做,做好统筹,安排好时间,然后带着孩子们出去逛半个小时,回来后哥哥写作业,弟弟自己玩,我可以继续做早饭。
另外,也的确如他所说,早饭也不需要过于复杂,否则每天早饭吃着吃着就变成了午饭。
早饭早早吃,这样我可以领着弟弟在外面玩很长时间,而哥哥则可以安安心心完成作业,中午早点回来做饭吃饭睡觉……这样的安排其实是挺合理的。
4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别人扔过来的是一块石头,其实仔细一看,这是一块宝石啊!只是我们眼瞎看不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