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大纲
**主题**:以范蠡"三聚三散"的传奇人生为主线,展现其"功成身退"的处世哲学和"贵极反虚"的商业智慧。
---
《商圣范蠡》
### **第一幕:会稽之耻**
**场景一:越国朝堂(前494年)**
[战鼓声渐近,探子踉跄跪报]
探子:"大王!吴军已破檇李,伍子胥亲率大军压境!"
[勾践剑指地图,青铜剑在烛火下泛寒光]
勾践:"范大夫,你劝孤暂避锋芒,如今吴军已破三关!"
范蠡(抚须沉吟):"昔周文王囚羑里而演周易,今王上可效仿——"
[文种急入,甲胄染血]
文种:"臣请死守会稽山!但求大王留得青山!"
[范蠡突然掀翻沙盘,玉石棋子滚落丹墀]
范蠡:"真正的棋局不在山河,在人心!臣请携西施姑娘入吴!"
[纱幕后,抱着焦尾琴的西施指尖微颤,一根琴弦铮然断裂]
**场景二:吴宫马厩(前492年)**
[勾践卧于草堆,范蠡跪呈马粪]
范蠡(低声):"夫差昨夜咳血,臣已将药量减半。"
勾践(舔舐马粪,眼透精光):"好个尝粪问疾!范卿可知,你此刻像极当年姜尚?"
[远处传来西施的琵琶声,范蠡袖中竹简掉落,露出"计然七策"字样]
---
### **第二幕:鸟尽弓藏**
**场景三:姑苏台大火(前473年)**
[火光映红天际,范蠡独坐战车抚剑]
西施(披帛染烟):"二十三年局终成,大夫可还识得浣纱溪畔的夷光?"
范蠡(掷剑入火):"从今往后,只有陶朱公,再无越国上将军。"
[文种持虎符追来]
文种:"大王已封你为上大夫,为何连夜弃舟潜逃?"
范蠡(指天边孤雁):"狡兔死,走狗烹。文兄可记得孙武临终之言?"
[递出锦囊,内藏"兔死狗烹"血书]
---
### **第三幕:三致千金**
**场景四:太湖商船(前468年)**
[暴雨倾盆,商船将覆]
伙计:"东家!盐包浸水,不如弃货保命!"
范蠡(抚船舷大笑):"传令!所有货船立即凿孔!"
[众惊愕中,范蠡挥毫写就《积著之理》]
范蠡:"水入船则货沉底,待天晴捞起,盐价已涨十倍!"
[少年商人跪拜]
商人:"先生散尽家财助灾民,怎又白手起家?"
范蠡(指太湖烟波):"钱财如水,堵则腐,流则活。"
---
### **第四幕:大道至简**
**场景五:陶山草堂(前448年)**
[百岁范蠡布衣垂钓,各国商贾环立]
楚商:"先生三次散尽家财,究竟所图为何?"
范蠡(提鱼竿):"诸君可见这直钩?"
齐商:"姜太公钓鱼之典?"
范蠡(大笑折竿):"直钩本为警醒自己——莫被利益扭曲本心。"
[展开泛黄绢帛,露出"富好行其德"五字]
范蠡:"老夫将八千门客遣散各国,尔等可知用意?"
[北风骤起,绢帛化作漫天蝴蝶,露出背面"商道即仁道"朱砂印]
---
### **尾声:泛舟五湖**
[暮色苍茫,扁舟载着范蠡西施消失烟波]
旁白:"从庙堂到江湖,从巨富到赤贫,范蠡用一生诠释真正的成功,是既能激流勇进,更能全身而退。其'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的商业思想,至今仍在太湖的烟波里回荡......"
[幕落时,舞台升起巨型铜钱装置,外圆内方处投射出《史记·货殖列传》选段]
---
**创作特色**:
1. 用"断弦""马粪""直钩"等意象串联全剧
2. 在历史正剧框架中加入商业哲思场景
3. 通过光影变化展现范蠡三重身份转换
4. 引入现代装置艺术重构古典美学
建议采用环形舞台设计,用纱幕投影呈现范蠡的《经商十八则》,使历史场景与商业智慧形成时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