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刷朋友圈看到这样一段话:
没毕业之前,我们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毕业第一年,我们是经常联系的朋友;毕业第二年,我们是偶尔联系的朋友;毕业第三年,我们是不常联系的朋友;现在,我们成了不联系的故人。
没有说再见,但我们真的走散了。
在那些人生的转折点,我们每个人似乎都经历过一场有关友情的盛衰。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你是怎么和一个人成为朋友的呢?
“我爱吃火锅。”
“我也好爱吃。”
可能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我们会产生好感然后成为朋友。
但是从普通好友变成闺蜜,一定会有这样的过程:
“我真的好讨厌让我砍价的某某。”
“对呀,我也是!”
因为经常一起吐槽别人,你和她成为了闺蜜。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
你参加工作以后,跟从前的好友关系会越来越淡。
为什么呢?
因为,你们没有机会聚在一起说闲话了。
心理学家阿特曼说:
“两个人能成为朋友,一是要有共同爱好,二是要有共同讨厌的东西。”
真正的朋友,一定是“同流合污”过的。
你会在他面前分享很多负面的消息,会一起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
前几天,跟妈妈打电话的时候妈妈问:“哎,小时候经常和你一起玩的小妮,听说准备结婚了,你知道吗”
我很震惊,不知道怎么回答。
我和小妮是发小,小学到高中都是一个班。
上高中时,我们还是同桌,少年的心,都是喜聚不喜散。
我俩每天白天在一起还觉得不够,恨不得24小时粘在一起,还相互说好做一辈子的好朋友。
后来,我俩上了不同的大学,大学后,也许是因为我们被山河所隔无法见面,开始慢慢变得联系少了。
不知从何时起,我俩就失去了彼此的消息。
不久前,我和领导在外面谈工作。
突然,有人在背后轻轻拍了我一下,我转过身看到一张陌生的脸,化着夸张的妆容。
见我一脸迷茫,她赶紧自报家门:我是小妮啊,认不出来了吗?
再次辨认,虽是浓妆,但眉眼依稀,声音也几乎没变,我兴奋地和她拥抱,身旁的人都一脸诧异看着我俩。
因为手头上还有工作,我对她说:“我先工作,回头再找你聊。”
到了晚上,我给小妮发微信,问了彼此的工作还有家庭,然后就陷入了沉默。
我搜肠刮肚地想话说,最后发现没有多少可说的。
实在是分开已经太久了,彼此的生活早就没有了交集,根本不知道聊什么。
我们在上一次告别时说了下次再见,可下次却一直没有到来。
没有冲突,没有隔阂,只是人与人之间牵连的那根线,悄无声息地断掉了。
不得不承认友谊真的是阶段性的。
人生路很长,每个人都只能陪我们走一程。
这一生,我们就是在不断遇见,又不断分别。
不仅有人退出我的朋友圈,我也退出了很多人的朋友圈。
喜欢阿卡里的一句话:“长大以后对好朋友的定义就只剩下,放心交付弱点的人和可以舒服相处的人。”
无论是恋人,还是朋友,得到的都是侥幸,失去的才是人生。
朴树在唱《长亭外》时,唱到“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他掩面而泣,几度哽咽着唱不下去。
或许,是这首歌背后的故事触动了他,让他不自觉代入。
也或许,是他想起了前半生。
那些来来去去的人,走进他的世界,又走出,如今,也是知交飘零。
当年,他和周迅那段轰轰烈烈的感情,被很多人称为金童玉女。
两个也都是非常有才华和灵气的人。
但终究,他们还是分开了。
感情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事情了,两个相爱的人能够走到一起,有很多际遇。
可能够相濡以沫的,只有一人。
更多爱过的人,都成了陌路,相忘于江湖。
这一生,我们遇过很多人,也错过很多人。
这世间的一切,不过是借假修真,那些一直留在你身边的人,才最值得你珍惜。
至于那些曾经亲密后来渐行渐远的人,你不必责怪对方有了新伙伴,也不必惋惜情谊的逝去。
就像龙应台曾经在书里写的:
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伴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
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
那些渐行渐远的背影,预示着我们走向了人生的不同阶段。
他们此刻也许已经有了一个更重要的人来陪伴。
也一定有了新的朋友和他们探讨人生感受,有了更多的分享和愉快。
人生很长,我们总是会和陌生人由相识到相知。
虽然可能也会分别,但也不必因此而诚惶诚恐。
在相识的时候我们好好相处,让彼此的人生更加丰满,那么分开以后也就不会有遗憾。
即使分开了,我们也依然会真心的祝福对方。
因为,我们曾互相陪伴走过一程,而你是我那段路里最珍贵的朋友或者爱人。
人生路上,更多的人只是路过你的世界,最多也就陪你走一段。
能够在某一个时间,你们曾经相遇相知过,开心相处过,就已经很好。
山河远阔,人间烟火。
愿你我,在彼此看不到的岁月里,各自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