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语文情境试题命制的四个向度
为了优化试题质量,命题者要把握四个向度:
一、素养导向,情境立意有高度
要以素养为导向,以情境为载体,以学习任务为驱动,综合考察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理想的情景试卷,注重三个方面的立意统筹:宏观上,设置“主题大情境”彰显立德树人的思想,弘扬传统文化;中观上,设置专题任务情境,将基础、阅读、写作等测试板块情境化,形成活动;微观上,设置“情境小问题”,考察语言实践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
二、实践为主,情境类型有广度
阅读情境可以为个人、为公共、为工作、为教育四类,高中课标将其分为: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学科认知类。
三、逻辑严谨,情境构成有准度
一个情境类试题主要包括二个组成部分:支持工具和命令。一般有四种形式:一对多,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
四、五个原则,情境设问有效度
1.指令清晰,有靶标。好的情景问题是指令明确的学习任务,表述清晰,修辞有限,不会割裂情境,产生歧义。学生知道运用哪些语文知识与规律完成学习任务。有些问题立意不错,但指令不清、影响作答。
2.激发兴趣,有新意。问题有新意,首先要有一个新颖的情境材料,其次设问角度等应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最后呈现方式要灵活多样,可尝试运用报表、卡片、图画等。
3.真实可感,有意义。真实可感的前提是刺激材料和问题任务能构成一个合情合理、有代入感的语境,让学生自然成为情境中的行动者,激发探究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另外,问题指令要具有实际意义。失真,问题就会荒唐。
4.难易适中,有变化。情境表述要完整、清晰,已知条件充分,变量可控,不会对学生阅读情境本身造成困难。其次是问题要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来编排。
贰|于“不疑”处“有疑”
——品肖培东课例
一、以题目为切入口,留意题目有奇思
二、以思辨为主旋律,浅浅课堂伏危机
三、以质疑为深化点,碧波深处觅奇珍
叁|论文评析
文章写得好不好,其实题目和小标题一看就知晓,第一个高出第二篇好多倍。
第一个论文的小标题之后进行分析,并且通过排比的形式,把作者的观点和认识分成三个角度做简单的阐述,由此看来,多角度拆分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把思维向宽处延,再往深处探,阐述因此有了广度和深度的探究。
同时小标题从高度、广度、准度、效度四个层面来分析,并且每个阐述和分析都很具体深入。分析问题注意逻辑维度、创新维度、情感维度、系统维度、历史维度、实践维度和未来维度等。
第二篇的小标题和第一篇比相去甚远,主要体现在用词不准、不新上。其中第一个小标题“留意题目”很一般,第二个小标题“伏危机”容易产生歧义,第三个小标题“碧波深处觅奇珍”,这句是原来肖老师的话,也不新奇。同时三个词语——切入点、主旋律、深化点,三个既不是同一角度,也不在同一维度,属于混搭风,不够简净。
写好小标题和题目是写作最为关键的,相当于搭建建筑的框架,这“外形结构”不令人赏心悦目,里面再好也白搭。这就理解了郑州的玉米楼、广州的小蛮腰为什么让人过目不忘的原因—-独特有个性,贴切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