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每天都在花钱。购买生活必需品、自己想要东西,甚至为将来存钱、购买投资理财产品……,但是大部分人花钱并不明智。
花钱不是有钱人独有的权利。有钱人并不会因为自己有足够的钱就能够和金钱融洽相处;普通人也不能因为没有足够的钱被金钱摆布。
大部分非金融领域的普通人,对金融学、统计学、经济学的了解并不多,更谈不上结合相关的知识做出明智花钱的判断了。人们需要知道一些跟钱相关的知识,并了解一些影响人们判断的经验、习惯、理论,才能够做出让花出去的钱有更有价值的选择。人要成为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奴隶。许多人都知道彩票是不理性的投机行为,可为什么还是会买?高档社区的咖啡价格贵的离谱,为什么也能卖出去?象征永恒爱情的钻石价格,真的是物以稀为贵吗?
读了《学会花钱》,就像是找到了金融、概率、统计、经济等知识和日常生活链接的纽带。这本书用生活中最常见的故事、案例分析了概率、风险、回报、判断习惯、效用、时间与钱的关系,也许你做不到读完书就能改变自己的消费观念,但是这本书倡导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能够潜移默化的指导人们的生活,启迪人们的智慧。
《学会花钱》的作者是日本超人气MBA导师野口真人,从学校毕业到步入社会,先后在瑞穗银行、摩根大通、高盛任职,长期活跃于金融界。现在自己经营创业公司,做企业并购、价值评估等咨询工作,因为其出色的业绩,被日本经济新闻作为典型企业进行了报道。他认为,没有一个人的生活能够离开钱,普通人更应该掌握相关的金融知识,用全新的视角看待人们习以为常的事。
《学会花钱》有不同于其他金融类书籍的两个特点:1、它用通俗、简短的语言介绍了金融界的全貌,而不是局限在该领域的某一个方面,能够让人从更全面的视角来衡量和思考问题。2、将金融、经济学的理论用案例和故事表达出来,相对于有嚼劲的金融类书籍,这本书对金融启蒙者非常的友好。
这本书总共七章,这七章围绕一个共同的金融理论基础展开:物品、项目、服务的价值,取决于它们能创造出多少现金流。而价值受到诸如时间长短、概率、人类自身的判断习惯、风险和收益等多种因素影响。
1、金融世界的三个钱包
不论你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还是像巴菲特一样的投资家,当你在支出金钱购买一样东西时,都用到了相同的决策机制:得到的价值大于支出的金钱。
普通人虽没有投资人的金钱资本,但是依然可以拥有他们的金融视角。现实是大多数人将自己的钱放在了一个消费钱包里,不断的从中支取金钱,这些人生活在会计世界里。而在金融世界里,支出的金钱因为花钱目的的不同被分别记录在消费钱包、投资钱包、投机钱包里。
消费钱包:为了满足欲望而消耗资产、服务(商品)的行为。消费体现的是感情上的满足程度,也称为效用。比如你为了享受生活而喝的一杯星巴克,为了衣着得体而购买的毛呢大衣。
投资钱包:为了增加将来的资本(生产能力)而投入现有资本的活动。考虑的是将来产生的金钱(被称为现金流量),而不是个人效用。明星们努力保持年轻、年轻人持续学习新的技能、公司雇佣员工……都是投资。
投机指的是“做好亏损的思想准备,挑战一下,看是否能够获得比付出的金钱更多的回报。”最常见的投机行为赌博、彩票、麻将等等。
消费的得到的价值是效用(满足程度),投资得到的价值是未来的现金流;投机碰的是运气。三者关系紧密,消费的过程中往往伴有投资的倾向;投资的过程往往伴有消费的行为;而投机却不断的在生活中扰乱人们的判断。
很多人把去健身房、使用昂贵的化妆品作为对自己的投资。从金融视角来看,如果这么做是为了满足自己“无论如何都想一直很漂亮”的愿望,是在追求效用,属于消费。如果说这么做能够让让自己在将来可以产生现金流量,就是投资(比如想嫁给意中人)。
所以在花钱之前,花时间思考一下自己的动机非常重要。明白了消费、投资与投机之间的差别,人们才能更明智的花钱。思考与三者相匹配的花钱方法,这种意识能够让人们明白钱究竟怎样花更值得,让钱更有价值。
2、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人们常常认为黄金地段很多物品贵的离谱是因为房租贵、地价高、所以定价才贵。而从价值与现金流量的角度考虑,租金与承租人的现金流量的创造能力有关。黄金地段物品贵是因为黄金地段的人具有消费能力,且地段自带揽客能力。即使很多物品贵的离谱,也从不担心售不出去。在金融界,人们常常是从现金流量出发考虑问题的。所以,如果你想要投资,寻找一家“可以创造现金流量的地点”,即寻找有人口聚集能力的地点十分重要。
人们的思维常常受到口袋里“歪曲硬币”的困扰,很多时候做出的判断和选择完全是凭直觉,而不是利用知识和技能。很多彩迷买彩票前都有这种想法,我都那么多次没中奖了,这次总该轮到我了。如果中奖,他们的解释很合理,直觉判断正确;如果没有中奖,他们接受不会中奖的事实,因为中奖的概率很低很低。他们用直觉指导自己的判断,而不是利用已有的知识。耗油率分别为25公里/升、20公里/升的日系车和法系车,出乎意料的是法系车的效率高、油耗低。二者相同的计量单位后面是不同的计量方法,日系车耗油率的计算方法是“一升汽油行使多少公里”,法系车的油耗率计算方法是“行使一公里消耗多少汽油”,不同的评判标准,有着相同的表达方式,问题是大部分人看不到这一点。
行为经济学的鼻祖丹尼尔·卡尼曼指出:人们对于较低的概率会反映过度,对于较高的概率则会反应不足。这成功的解释了很多人出门乘坐汽车丝毫不担心危险,而乘坐飞机却怕的要命的现象,而实际上飞机的事故率要比汽车的事故率低得多。
人们从原始社会开始,对于变化的反应就很敏感。人们的动态视力非常强,却注意不到逐渐发生变化的风景。人类对金钱的敏感变化会根据变化状态的不同产生不同的反应。身无分文的人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别人赠予的30万元,而拥有1000万日元的人可能会想参与赌注为100万的猜拳游戏。渡边太太中出现天才FX操盘手,并不是因为它们比那些专业操盘手更有能力,恰恰是因为她们在数量庞大的FX账户中好运幸存,分析这个现象时,如果只看结果,只接受对自己有利的数据,就会犯错误。
3、人的价值
人的货币价值,是通过人将来能赚取的现金流量来计算的。而人的价值是由他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的大小决定的。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取决于该员工创造的现金流量的大小。一般公司员工的赚钱能力,在新入职时为零,之后随着经验的累积逐渐提高。到四五十岁时,体力充沛,也累积了大量经验,此时的赚钱能力能力达到峰值,之后,赚钱能力会缓慢下降。这也从企业的角度解释了很多企业会裁掉年龄较大的员工现象。
年轻人应该掌握的是赚钱的能力,而不是存钱的能力。钱并不是越多越好。在野口真人看来,如果钱得不到周转、使用,这些钱就没有意义。普通人害怕破产,甚至会对破产的人心生怜悯,而对具有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的人来说,破产不会让他们意志消沉,反而更能激发他们的干劲。无论是以何种形式,无论在企业或国家的经济活动中承担何种责任,能够通过投资、消费以及工作持续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人是能够创造现金流量的重要资产,所以对人的投资,回报率最高。企业对员工的教育投资,能够让员工商业活动创造更多的现金流。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并不是给他们报多少辅导班班,教给他们多少知识,而是教育对自己投资或增加自己的人生经历。很多父母强调让孩子把零花钱或者压岁钱存起来,成为会存钱的人,实际上拥有钱,只会让人嫉妒,不会让人尊敬。人们尊敬、羡慕的是一个人拥有的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而不是它拥有的金钱。
三十岁是人生的效用峰值。人们不能抹去对晚年生活的不安,也不能为了晚年生活牺牲自己现在要做的事。但持续人们的一生,必要的是人们要提升自己——保持身体健康,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尽量使自己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和享受经历的能力维持更长时间。持续一生都在忙碌的工蚁和只顾享受的蟋蟀都不是人们的人生归宿,“唯吾知足、自利利他”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要学会享受人生的风险,确保某种程度的财务满足。人们获得金钱的目的不是成为金钱的奴隶,而是为了摆脱金钱的束缚,获取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