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五·一】
余春圃、香亭两弟,诗皆绝妙。而一累于官,一累于画,皆未尽其才。春圃有《扬州虹桥》二律云:“出郭聊为汗漫游,虹桥晓放木兰舟。芰荷香气宜初日,鸥鹭情怀赴早秋。自喜琴尊今雨共,敢夸风雅昔贤俦。盈盈绿水依依柳,暂拟名园作小留。”“雁落平沙古调稀,冰弦声彻树间扉。荷亭避暑茶烟扬,竹院寻僧木叶飞。山雨暗移游客舫,水风凉上酒人衣。林鸦枥马都喧散,宾从传呵子夜归。”又:“山堂胜迹先贤重,莲界慈云大士尊。”皆佳句也。
春圃,即袁鉴(生卒年不详),字汝,一字春圃,号行素居易主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二甲第七名进士。授编修。四十五年(1780)四月十三日,常镇道袁鉴迁湖南按察使,十四日,湖南、安徽按察使对调。五十年(1785)四月,袁鉴由福建兴泉永道迁江苏按察使,因原籍五百里内回避,调山西按察使。五十一年(1786)三月任江宁布政使,五十二年(1787)二月,因为虚报采买硫磺硝石开支事发被查,乾隆上谕:“袁鉴系屡经获罪之人。朕弃瑕录用,擢任藩司。不思感激奋勉,其办事荒唐舛谬若此,断不足以胜藩司之任,亦不值再交部议。袁鉴著即行离任,其江宁布政使员缺,著王兆棠补授。所遗江苏按察使员缺,著康基田补授。成汝舟著补授淮徐道,其江宁府知府员缺,即著袁鉴降补。仍革职留任,俟八年无过,方准开复。所有查出各营短缺硝磺,著袁鉴按照价值十倍罚赔,以示惩儆。此乃朕格外加恩,从宽办理。若为诛心之论,则袁鉴获罪甚重,岂尚能复邀录用耶。袁鉴益当感愧图报,痛改前非,以观后效。”从乾隆的上谕看,袁鉴多次被降职但又复用,故可以理解其在任安徽按察使后又降为道员,并又复用为江苏按察使。袁鉴系袁枚堂弟。按:袁鉴,字汝。笔者对其字号只有一个字有疑问,经查,古人给自己取字并无定数,单字、多字均可,以双字居多。字为单字最著名者:项籍,字羽。以字行,多称“项羽”。
香亭,即袁树(1730—?),字豆村,号香亭,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居江宁(今南京)。雍正八年(1730)生,卒年不详。袁枚从弟。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为广东肇庆知府。精鉴别,工诗,善山水。
汗漫游,典故名,典出《淮南子》卷十二〈道应训〉》:“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后遂以“汗漫游”等指世外之游。形容漫游之远。唐·杜甫《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复见陶唐理,甘为汗漫游。”
木兰舟,音mù lán zhōu,即船。原指用木兰树造的船。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般刻木兰为舟,舟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后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亦省称“兰舟”。
芰荷,音jì hé,指菱叶与荷叶。出自《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南朝·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琴尊,即“琴樽”,亦“琴罇”,音qín zūn,解释为琴与酒樽。琴与酒樽为文士悠闲生活用具,借以表达文人雅致的生活。
雁落平沙,又名《平沙落雁》,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最早刊于明代(1634年)《古音正宗》。
冰弦,音bīng xián,琴弦的美称。传说中有用冰蚕丝作的琴弦,故称。
枥马,音lì mǎ,是指拴在马槽上的马,多喻受束缚,不自由者。唐·高适《题李别驾壁》:酒筵暮散明月上,枥马长鸣春风起。一生称意能几人,今日从君问终始。
传呵,古代官员显贵出行时在前面吆喝开道的人。唐·郑处诲《明皇杂录·补遗》:“中书舍人窦华尝因退朝,遇公主进食,方列于通衢,乃传呵按辔,行于其间。宫苑小儿数百人奋梃而前,华仅以身免。”“传呵”一词与古文中的“驺唱”的意思基本相同,见《闲读<随园诗话>(707)》。
山堂,指扬州平山堂,位于扬州市西北郊大明寺内。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时任扬州知府的欧阳修,极赏这里的清幽古朴,于此筑堂。坐此堂上,江南诸山,历历在目,似与堂平,平山堂因而得名。平山堂是专供士大夫、文人吟诗作赋的场所。
慈云,指扬州慈云寺。是当时扬州的大刹、名刹。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西首。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皇帝御笔石匾“敕赐慈云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宇共九十九间半。
(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