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生活的教育更需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去追寻和探索。就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同时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把教育推广到生活所包括的领域,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准的水平。”我们的教育要在生活中开展,孩子的学习更应该结合生活而进行。生活需要我们去关注,生活的教育需要我们用眼慧去发现,生活的教育更需要我们进行艺术的加工,艺术地开展。
过新年,穿新衣。穿衣是生活,是艺术,更是生活美学,教育蕴含其中。
服装的设计,除了材质、款式外,要考虑的,还有色彩搭配。
古代配色有正色、间(杂)色之说。正色指黑、白、黄、赤、青五色,间色则由正色混合而成。一般而言,古人重正色轻间色,正色多用于上衣,间色用于下裳;正色用于表,间色用于里。然而事实上,传统服饰色彩韵味恰恰体现在间色的丰富以及正色、间色的巧妙搭配上。张爱玲曾说:“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乏人性。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自己的文章》)葱绿是浅而微黄的绿色,桃红色如桃花,按色系是介于大红和银红间的浅粉,都属于间色,注重色彩的参差对照,有过渡,不生硬,似乎正是中国传统的美学趣味。
曹雪芹是调色大家,《红楼梦》凡说到人物服饰,多强调色彩搭配,也常常和人物身份、性格相匹配。红和绿就是其中两大色系。红有大红、银红、桃红、海棠红、水红、石榴红、猩红、杨妃色、荔色等,其中大红最多。大红鲜艳抢眼,为正色,多为宝玉、凤姐等身份的人的穿着。如宝玉出场:“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蹬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青春耀目,富贵逼人。
绿色也丰富,有油绿,即有光泽的深绿色,《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宝玉“膝下露出油绿绸撒花裤子,底下是掐金满绣的绵纱袜子”;有秋香绿,是浅橄榄色,偏棕黄,第八回宝玉“身上穿着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系着五色蝴蝶鸾绦”。此外,还有碧玉、翡翠、豆绿、葱黄、水绿、松花色等。
蒋勋说,华人传统的配色学,不一定是互补,而常常是对比。(《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2》)恰好《红楼梦》第三十五回有段围绕配色的对话。宝玉让莺儿编结系汗巾的络子,莺儿问得汗巾是大红色,便道:“大红的须是黑络子才好看的,或是石青的才压的住颜色。”大红与黑色,是传统中最稳重大气的色调搭配。宝玉又问:“松花色配什么?”莺儿道:“松花配桃红。”松花绿是松树花粉般的嫩黄,桃红明度很高,两者配搭,充满喜气又活泼,民间的庙宇彩绘、传统戏曲服饰,都常有这种配色。
中国传统服饰是有自己独特的配色美学的,旧时女孩儿都要会些绣花编织的手艺,《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小姐丫头们也都如此。在刺绣和打络子的实际生活中,对色彩渐渐有了很多了解和体会,掌握了生活美学。(19.02.12《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