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正:因为没有仔细查证,我把《坎尼的幽灵》这本书中涉及的同名的大西庇阿父子,误当成了历史上的大西庇阿和小西庇阿,在原来的书评里把大西庇阿错写成了小西庇阿。向之前看过这篇书评的书友们说声抱歉!现在把信息更正过来,希望没有误导大家。在此诚心感谢书友Imalion的指正!
《坎尼的幽灵》这本书中涉及了西庇阿家族的三个人,
1,老西庇阿,大西庇阿的叔父,格涅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
2,大西庇阿的父亲,老西庇阿的弟弟,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
3,大西庇阿,在扎马战役打败汉尼拔,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其中,大西庇阿跟父亲同名。
大西庇阿有“非洲征服者”的称号,小西庇阿也有“非洲征服者”的称号,小西庇阿因为征服西班牙还有一个称号,“征服努曼提亚的”。小西庇阿的母亲是大西庇阿的女儿,后又被大西庇阿的儿子收养,是大西庇阿的外孙和孙子,小西庇阿最终攻陷了迦太基城,结束了罗马与迦太基的百年争霸。
另外,大西庇阿还有个弟弟,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有“征服亚洲的”称号,他跟西庇阿家族的始祖同名,西庇阿家族的始祖是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巴尔巴图斯。
坎尼会战是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的经典战役。天才统帅汉尼拔以少胜多,打败了两位罗马执政官联合统领的军队,让罗马元气大伤。《坎尼的幽灵》以公元前216年的坎尼会战为中心,详细叙述了坎尼会战的完整过程和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来龙去脉。
汉尼拔与大西庇阿,这两位军事天才,在罗马和迦太基的土地上创造着各自的军事奇迹,最终却走上了不同的命运。
汉尼拔把一生奉献给了第二次布匿战争,排兵布阵、指挥有度,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成为欧洲战争史上四大军事统帅之一,其余三位分别是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和拿破仑。然而,“他赢得了每一场战斗,却输掉了整场战争”,最终黯然收场。大西庇阿在扎马会战中大败汉尼拔,赢得了最终胜利,被罗马人奉为神祇。
汉尼拔与大西庇阿,都是坚定的复仇者。
汉尼拔继承巴卡家族的意志,仇恨罗马,自9岁起就发誓要“永世与罗马为敌”。大西庇阿同样背负着国仇家恨,想要为战死的老西庇阿兄弟复仇,更想为罗马一雪前耻。汉尼拔想要为“荣誉和帝国”打败罗马,大西庇阿同样想要为家族和罗马打败迦太基。两人几乎是天敌。
汉尼拔与大西庇阿,也都是军事天才,富有军事想象力和创造力。
汉尼拔了解不同兵种的优势,并在战场上充分利用;设计出巧妙地阵型,甚至在战场上指挥士兵完成阵型的变化;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迅速改进和学习;破坏罗马与其他邻邦的联盟;善于使诈,把握战机,喜欢后方突袭和两翼包抄,让敌军中计。从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突降意大利起,汉尼拔长驱直入,一路获胜,让整个意大利为之震动。
大西庇阿同样精于谋划,善于布阵,训练士兵提高战斗力,同样在战场上变换阵型;借助退潮后的浅滩登陆,突袭新迦太基城,控制西班牙巴卡家族的基地,断了汉尼拔的后援;巧妙地招募了“坎尼的幽灵” ——在坎尼会战中幸存、却被元老院迁怒遭到流放的士兵,借助他们丰富的战斗经验和急欲复仇的决心取得胜利;注重实际,不因私仇影响大局利益。
汉尼拔与大西庇阿,都侵入了对方国家的领土,结局却大不相同,同人不同命。究其原因,与采取的战略、各自国情多方面都有关系。
在战略上,大西庇阿比汉尼拔更加目标明确。
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突然降临意大利,原本占了先机,又凭借出色的军事才华,取得了大小胜利,尤其是坎尼会战的胜利,重挫了罗马。但他没能抓住时机,直取罗马,错失大好机会,这是战略上的失败。
其后,汉尼拔率军在意大利国土上深入腹地,取得无关结果的一个个胜利,却越发左支右绌,顾此失彼,像一头凶猛的孤狼在敌后方四处突奔,重伤罗马却不致命,盘亘意大利16年,始终没能咬住咽喉要害。
反观大西庇阿,战略目标明确,直指要害。直接围攻新迦太基城,征服西班牙,烧了汉尼拔的后院,拔起巴卡家族的根基,联合马西尼萨,打败西法克斯,削弱迦太基的势力;围魏救赵,迫使汉尼拔匆忙回援迦太基。
迦太基与罗马的表现也迥然不同。
汉尼拔重创了罗马,却改变不了罗马人的性格,他们骨子里有一股坚定不移的顽强,越是损失惨重,越要死战到底,元老院绝不低头求和。费边拖延战略抓住了汉尼拔的致命特点:孤军深入,粮草不足。罗马军队回避正面作战,扰乱汉尼拔的粮食供给,拖住并慢慢消耗这支大军。元老院甚至改变短期轮流执政的共和制度,任命独裁官,以期更好地对抗汉尼拔。
迦太基则过于注重商业,忽略军事力量。对汉尼拔入侵罗马,只提供了一次很有限的增援,态度冷漠,任其自生自灭。抵抗大西庇阿的入侵,全依赖巴卡家族。一旦巴卡家族失利,立刻求和,毫无抗争的决心。迦太基态度天真,试图以雄厚的财力了结与罗马的纷争,甚至在战后10年,主动提出原定50年还清的巨额债务。这种可怕的财力,反而加剧了罗马对迦太基的忌惮,所以 ,老加图总是在他的演说末尾强调,“迦太基必须毁灭”。
一边举国之力、顽强抵抗,一边态度冷淡、软弱无能。有这样截然不同的后盾,汉尼拔流亡自杀,大西庇阿成为罗马英雄,也就毫不稀奇了。
战争结束了,影响却久久不去。
仇恨的力量多么可怕。汉尼拔在复仇,大西庇阿在复仇,“坎尼的幽灵”也在复仇。
那些在坎尼会战以及后续战役中幸存的士兵,招来了元老院无处发泄的怒气,承受了无尽的委屈,像幽灵一样蜷缩在西西里岛,等待机会。十多年后,“坎尼的幽灵”迎来了大西庇阿,率领他们完成幽灵的复仇。
汉尼拔虽然没能征服罗马,却逼迫元老院使出独裁官的撒手锏;大西庇阿的声名鹊起,也给罗马人树立起了个人野心的典范;独裁制代替共和制,就在不远的将来。更有甚者,时隔两千多年后,在二战时期,坎尼会战成为多国将军研习的经典战役,影响着他们的军事策略。
汉尼拔这位时不我与的军事统帅,留给世界长久的回响;坎尼会战的遗产,也从未消散。
2018.07.15雾凇
2018.11.23更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