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注释】
▲畏:被围困、拘禁,受到威胁,很危险。
▲匡: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子畏于匡,公元前496年,孔子从卫国到陈国去经过匡地,匡人曾受到鲁国阳虎的掠夺和残杀,孔子的相貌与阳虎相像,匡人误以孔子就是阳虎,所以将他围困。
▲文王既没[mò]:“文王”代指周朝的礼乐文明,典章制度。“既没”指覆灭,制度崩坏。
▲文不在兹乎:“兹”,这里。周朝的文化传承不都在我们众人身上吗?
▲后死者:后世之人,包括孔子本人和他的弟子们。
▲匡人其如予何:匡人能把我们怎么样?“予”,我、我们。
【译文】
孔子在匡地被围困,说:“周朝的制度崩坏,文化传承不都在我们这里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后世之人就不会掌握这种文化;上天如果不愿消灭这种文化,匡人又能把我们怎么样?”
【学而思】
孔子和弟子们在匡地被围困,孔子用文化传承和天树立弟子们的自信心和勇气。孔子曾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篇》9.29)”,又说“仁者必有勇(《宪问篇》14.4)”,君子面对困境,要靠智来解惑,仁来守心,勇来保身。有仁心,遇事能沉着冷静;有勇气,才会有自信;有智慧,才能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参读《宪问篇》14.36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