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复习习惯(三):告别死记硬背
——2019-2020君子兰班下学期第七封信
亲爱的大、小君子们:
春天快乐!
这两天在学校忙来忙去,行走在校园里,耳之所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似乎连鸟鸣也绿意盎然——同学们不在校园,校园成了鸟儿们的天堂,早上真的很热闹,化用王维的一句诗,鸟鸣校更幽。
1
行走在校园里,看校园中心道两旁的梧桐树,已经亭亭如盖;看花坛里的大树小树,叶子都绿得发亮;看树下的鸢尾花开了,像紫色的小鸟(想想名字的寓意);看酢浆草的红红的小花,一朵一朵,竟然组成一片红色的花海……
每棵树每朵花,都在热切地等着你的归来!
这两天小君子们一定很激动很忙碌吧?
终于要开学了!明天就正式进入校园回归校园生活了,明天就要见到几个月不见的小伙伴们老师们,想想就很激动是不是?
也一定在忙着为开学做准备是不是?准备被褥,买文具,找口罩,打印登记卡。疫情尚未结束,我们当然不能放松,注意卫生,还要和师友们保持距离呢。
2
人间四月芳菲尽,美好的事物总是不能长久留存。
同学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气吗?
对,是谷雨节气。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想到再过半个月夏天就要来了,真是又惆怅又期待呢。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谷雨时节,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华南谷雨季节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华南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低海拔河谷地带也已进入夏季。
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呜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任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谷雨节气,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会再一次发生明显减弱和北移,华南暖湿气团比较活跃,西风带自西向东环流波动比较频繁,低气压和江淮气旋活动逐渐增多。受其影响,江淮地区会出现连续阴雨或大风暴雨。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说"春雨贵如油"
今天晚上去我妈家听她说要种黄瓜什么的,我问她为什么不是在清明节前后种,不是“清明前后,点瓜种豆”么?但是我妈说清明前后气温还不稳定,冷空气会伤害菜苗们的。
同学们,我们也来种下点什么。
那就种下希望吧,希望每个人都能在三个月后都能进入理想的高中!
种下这个希望,相信多少“冷空气”都不干扰到你,影响到你的努力!
3
读信后,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总是记不住背诵的内容,怎么破?
对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区分一下背诵的内容,即知识,是什么类型的知识,然后再谈如何识记的问题,因为不同类型的知识,识记的方法当然不一样了。
先来普及一下三个概念:知识,按照信息加工心理学家的观点看,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从应用心理学的角度,又有一个怎样习得这两种知识的知识,成为策略性知识。
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安德森,从知识获得的心理加工过程性质与特点的角度,提出了知识分类的富有启发意义的观点。他认为:个人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包括事实、规则、事件等,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无法有意识地提取,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它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所谓“自动化的基本技能”,是那些可以“熟能生巧”的程序性知识,例如数学中的运算、推理、作图等。我们七年级学的《卖油翁》,卖油翁的倒油技术,即是程序性知识。
任何学科,都包含有这两种知识;试卷上的很多大题,既需要用到程序性知识,又需要陈述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对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它是由学习方法、学习调控和元认知等要素构成的监控系统。策略性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日益引起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的关注。从知识分类的观点看,策略性知识也属于程序性知识的范畴,其实质也是一套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和程序,它控制着人的学习、记忆和思维活动。
对于陈述性知识,可以采用下面四种记忆方法:(1)利用遗忘规律、系列位置效应,对要记忆的知识,通过不断变换起始位置,如读一篇课文,每次不一定要从头读起,可以先看结尾,也可以从中间开始或某个章、节开始。
(2)对比较难理解的问题,不要从头到尾去记忆(整体记忆),应该先分成已知的和未知的,重点记忆放在未知的,对未知的记住一点,立即停下来,分散一下精力(或短暂休息),让大脑有一个巩固期,然后再继续.....
(3)采用关系记忆、形象记忆、联想记忆、归类记忆、归属记忆,总之理解了知识大部分就能保持为长久记忆。理解实际上就是用过去的经验和知识来解释现在要记的知识,并将它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形成了一个知识结构。
(4)小四轮复习法,在一个月内,对一个知识点至少复习四次,间隔时间由短到长,比如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赏析,本周复习两次,一周后复习一遍,两周后再复习一遍。
对于程序性知识,我们就要像卖油翁那样,做到熟能生巧,比如体育项目训练,理化生实验,理科上的计算,文科上的答题思路,都要在练习中强化。
策略性知识,对我们学习者来说,包括学习开始之前所做的准备,如学习前的计划,目标,顺序及时间安排等;学习过程中采用的学习方法,比如听讲、练习、复述、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结束后的巩固、反馈、补救、强化等。
很多学霸之所以成为学霸,就是他们早就摸索出了很多策略性知识来应对学习,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比如上课的时候,他们会记下老师所讲的重点,自己的难点,而不会学习的同学只是一味地听,学习策略单一。
4
无论如何,我反对死记硬背。魏智渊老师曾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里总结了死记硬背的三点坏处:
第一,死记硬背而得到的知识,是机械地存储在大脑中而很难加以有效利用的,只能在一些同样机械的考试中进行复述性提取。久之,会造成一种随意识记的“肥大症”。即使学习者的大脑中塞满了知识的货物,但这些货物却无法进入周转。结果,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学习变得越来越困难。
第二,因为死记硬背不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而是一种不加理解的片面强化,所以它妨碍了学习者对知识的思考,降低了学习者对知识的感受性,使学习者一天天地变得迟钝。
第三,死记硬背还会导致学习者思考的不成熟性,并进而导致道德的不成熟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关键知识的掌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必须鲜明地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的,一种是只需要浪漫把握或理解而不必加以记忆的。
这两种识记知识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定义为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随意和不随意的词义,刚好和我们汉语理解相反,也可以称作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对于“公式,法则,规则,米制单位,正字法规则,对物质、植物、动物的一般特点的说明,地理术语,地理客体在地图上的位置,等等”,对这些知识的记忆是必须的,但是要防止死记硬背,而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通过运用进行记忆。
随意识记是指有明确目标、有意识地加以努力而完成的识记;不随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没有经过意志努力,但在阅读或思考过程中不自觉地完成的识记。前者是指对知识的精确识记,后者是指对知识的浪漫把握。
在我们学习新知识的时候,用得最多的记忆方式是不随意识记,比如丰富的课外阅读和实验等,这个过程就是用不随意识记,就能悄无声息地,不知不觉地记住新知识。所以,课外阅读很重要!
为什么一个热爱阅读文学作品的孩子,语文会学得特别轻松?
为什么一个对科学实验有着浓厚兴趣,并且特别喜欢阅读科普作品的孩子,科学会学得特别轻松?
从识记的角度来讲,这些孩子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在做科学实验或阅读科普作品时,其实不自觉地在进行“识记”。有了这种不自觉的识记即不随意识记,一旦学科学习要求精确识记相关内容时,他们会比缺乏这种背景的孩子更迅速地记住要精确识记的内容,并且理解得更为深刻,学习也更为愉快。——这是无须再进行解释的(也为现在的脑科学研究所证明)。(魏智渊《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
现在我们处于复习阶段,之所以会出现记不住要背的内容,是因为大家记忆负担太重了。
而记忆负担过重的原因,一是对需要加以识记的东西死记硬背,结果知识不能被理解和运用,只是堆砌在我们的大脑中,从而成为负担,二是有些不应该随意识记而应该运用不随意识记的东西,被老师要求加以随意识记,结果增加了记忆负担。
怎么办呢?减负啊。
学习新知的过程我们无法重来了,但是在复习阶段,我们可以这样做:
第一步,我们可以区分一下哪些知识是需要随意识记的,哪些知识可以用不随意识记的方法。比如对某个文言文重点字词的理解,可以在课文朗读中理解,可以通过几篇文章中的含有这个词的语句中理解,不必刻意识记,这就是不随意识记。即使是基础知识里的强调字音字形的词语,对他们进行识记,我们也可以尽量运用不随意识记。比如你在查字典词典的时候,读一读词语解释后面的例句,在语境中理解词义,也在进行不随意识记。在复习阶段,同学们要跟现代汉语词典交朋友啊,频繁接触,多读例句,用不随意识记减轻记忆负担。
第二步,即使是需要随意识记的知识,我们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识记。理解了,记忆就比较深刻。比如我们识记“处”的读音,你还记得我们是如何辨析的么?作动词的时候读第三声,比如处理,处决,相处等;作名词的时候读第四声,比如到处,处所,随处等。为了帮助大家识记,我还举一些电视剧中演员读错“处理”的例子。理解了,以后即使遇到其他有“处”但没学过的词语,你也能判断它的读音。我们以后早上读背古诗词鉴赏,其实是要大家在诵读中理解,不要求大家去死记硬背。
第三步,复习的同时,也可以同时运用知识,比如做相关的题,比如讲给同学听等。上周还在信里插入记忆金字塔的图片,我们记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通过运用也加深记忆。以后让大家写周记来梳理《西游记》中的故事,也是为了强化大家的记忆,之后我们还要组织《西游》故事会,让你讲给大家听呢,继续在《西游》中“出生入死”吧。
好了,这封信就到这里了。这封信理论比较多,但是接触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我们的复习,对不同种类的知识,我们采用不同的识记方式,这样能减轻我们记忆负担,为复习减负。总之,一定要告别死记硬背。
祝春天里的你一天比一天更美好!成绩一天比一天有进步!
你们的,王老师
20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