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从问题化学习到问题化学习者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督学张民生教授曾经指出,问题化学习代表的,是未来教育需要培养的,面对不可预测的变化与复杂问题时,学习者应该具备的智慧与能力。
第一节 学校组织发展的思考
问题化学习者应该具备哪些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不仅是研究以及实施一门课程的问题,而且是探索并思考怎样办一所问题化学习者的学校的问题,即问题化学习者的培养需要什么样的系统支持或有什么样的实现路径。要明确问题化学习视角下的学校使命,就有必要探讨学校作为组织,其“根”和“本”究竟是什么。因为“人”既是学校组织建设与发展的要素,也是其目标和归宿,“发展人”既是学校组织的“根”,也是学校组织的“本”。从学校优质文化孕育的过程看,学校制度是教师在共同价值与愿景基础上的心理和行为契约,是大家为更有效开展协作而形成的共同约定。要让积极的、正确的教育价值通过组织持续的行动,逐步内化并根植于每一位教师的内心,即使之成为“信念”。事实上,当群体自觉地去坚守这种“信念”时,优质的学校文化就形成了。
更高质量的教育——过得了今天的学业考试,还要赢得明天的人生大考,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是学校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的“集结号”,是学校实施改革“攻坚战”的“冲锋号”。
问题化学习的学校组织建设,必然是价值体系设计优先,以学习为最大公约数的学校整体变革。“价值”是问题化学习学校的“理念系统”,是学校各类行为的“底层算法”,是所有组织管理行为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检验和迭代的起点、标准和基点。“规则”是问题化学习学校的“操作系统”,是在理念系统基础上,基于协作而建立的各类运行机制与保障制度。“样态”是问题化学习学校的“视觉系统”(界面),是在价值和规则基础上所呈现出来的学校教育全要素的内容,包括可见的行为、活动、环境、技术、文本、标识等。
问题化学习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并不仅靠单一子系统的发展和自组织,还依赖于系统间能量和物质的持续交换。改革成功的关键是价值体系的重塑和共同信念的形成。
第二节 问题化学习视角的学校使命
学校发展旨在让每一个学习者都能有出彩的机会并成为最好的自己。没有发现、不去发现,就不会真正了解、理解教育和管理的对象,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就不会真正理解并敬畏学生、教师和教育。细心发现是充分支持的前提,充分支持又是成就的基础,发现、支持和成就对己也对人,他既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也是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
培养面向未来的问题化学习者。基础教育的基础是成人。“发现、支持和成就不一样的学习者”,其背后的价值取向就是培养具有现代理性精神的人,具有理性精神的人不是“完美的人”,但一定是“完整的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问题化学习所突出的“尊重差异”、“立德树人”、,所聚焦的“理性精神”“综合素养”等,正是这一战略主题的目标重点的具体化。
培育问题化学习者,需要建立以学习为中心的学校组织管理,就是学校教育的一切要素要服务于学习者的学习,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负责任学习,包括建立以问题化学习为中心的价值系统、制度系统与行为系统,建构“价值驱动”的组织模型,实现“自我驱动”“批次触动”“系统推动”的组织管理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