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依然任重道远——如何解决好服务学生现时考试与兼顾学生未来发展的问题。 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既有分数又有能力、素养,就是问题化学习着力探索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基础教育改革的难题——对基础学科课程学习方式转变进行创新和本土探索,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倒逼教师教学行为转变,从而建构起新型的教学实践模型,以此突破改革难点,从认识到方法,从理论到技术,帮助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实现教育教学实践方式和质量提升方式的真正转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发布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终身学习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并于2003年进一步提出“学会改变”的主张——以发展个人、组织与社会顺应和引导变迁的能力,并将其视为终身学习的第五大支柱。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洲联盟等不约而同以终身学习素养培养为目标,提出个体在一生中应拥有持续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规划和决策的能力,具有学习意愿和责任意识、主动行动与持之以恒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具备个人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
对于教师而言,教学改革面临的实践难题就是:如何通过优化学习方式,使基础教育学段的学生在提升应对未来的关键能力和综合素养过程中,更有效地建构学科知识体系。
问题化学习:发端于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突围于“三位一体”聚焦核心问题,深化于持续追问建构问题系统,成长于合作解决问题与自我规划设计,探索素养落地的实践路径。目的在于建构起以学习方式转变倒逼教学方式变革、促进课堂转型以及学校系统改进的基本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
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指在信息与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任何一个“问题”,都是“给定条件”“目标”和“障碍”这三个成分有机结合的产物。
什么是问题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情境中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聚焦核心问题,持续探索追问,形成问题系统,独立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自我建构学习。其显著特征就是通过系列问题来引发持续性的学习活动,它要求学习活动以学习者对问题的自主发现与提出为开端,用有层次、结构化、可扩展、可持续的问题系统贯穿学习过程和整合各种知识,通过系列问题的解决,实现知识的整体建构、学习的有效迁移与能力素养的逐步形成。
问题的推陈出新、变化无穷、生生不息、体现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东方智慧。“问”是学之“道”。
问题化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问题的发现与提出,问题的组织与聚焦,问题的演进与解决,问题的反思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