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参与同伴间的听评课,总的来说,所花时间较多,所获效果有限。究其原因,是专业化程度不高,这主要体现为“三无”:
——听课,无合作的任务,没有明确的分工;
——评课,无证据的推论,基于假设的话语居多;
——听评课,无研究的实践,应付任务式的居多。
课堂观察的定义主要采用“人+工具+课堂+观察”的形式,是通过观察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它视为听评课的特殊形式,观察主体是课堂教学情境中的“他者”,意图并不在于评定等第,而在于对教师教学作出诊断性评估。
2.课堂观察LICC范式隶属观察/评论范式,它坚持科学实用主义,强调教师间的合作,倡导基于证据的研究,推崇评论中的对话与分享,指向教与学行为的改进,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改善与教师专业的发展。
其假设及基本观点是:
①课堂教学是一种专业实践,因此,我们需要“从简单思维走向复杂思维”,摒弃简单化的理论思维即分解思维,用复杂的实践思维来审视听评课活动;
②课与人(老师与学生)是二合一的,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人”的课,因此我们需要“从对立思维走向理解思维”,摒弃那种所谓的“自我本位即假如我来上……”“就课论课不涉及人”的思维,用理解、体谅、多元、支持的态度来对待他人的课;
③听评课是教师同伴合作实践的重要活动之一,因此,我们需要“从业余的思维走向专业的思维”,摒弃那种“无需知识基础”、“谁都可以听评课“随意点评”的做法,倡导那种理解课堂、重在合作、关注学习、基于证据的听评课。
3.到底什么是“范式”呢?范式就是指某一科学共同体采用基本一致的思考方法来研究同一领域的特定问题,包括三大核心要素:合作体、问题域和解题方法。
①教师课堂观察合作体(包括四要素:有主体的意愿、有可分解的任务、有共享的规则、有互惠的效益)
②问题域:课堂教学的解构
③解题方式:课堂观察的程序
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