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一:帮助者也需要反思

    这周要参加《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读书会。好久没有看纸质书了,听着音乐读书的感觉很美好。今天读了前两章。

    书的主角是患抑郁症的蛤蟆先生,但是先出来的是鼹鼠。鼹鼠和河鼠住在一起。河鼠是大家喜欢的聪明,智慧,有决策能力,热心善良的一类人,它一直尽心的帮助和照顾鼹鼠。但是鼹鼠很像生活中的我们自己,胆小又不那么聪明,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又懊恼自己不如别人。所以鼹鼠想的是:他和河鼠的生活不说令人厌烦,至少也让他焦躁。可就连这种想法也会使他内疚。即便拥有了河鼠这般的友谊和善意,鼹鼠还是不满意,他宁愿河鼠不要总这么能干,能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哪怕做错了也没关系。鼹鼠在背后叨叨河鼠的坏话,虽然他觉得他应该感谢河鼠,他也真的喜欢河鼠,但是感恩和不舒服的如此真实的矛盾心理让鼹鼠觉得自己如此不堪,陷入内耗。

    就像我们的亲子关系。好像父母很伟大,充满善意和智慧。可是孩子同样会陷入感恩喜欢和不舒服的内耗之中。到了青春期就开始想要逃离。我们如何给与爱和帮助呢?哪些是别人需要的?哪些是我们强加的?如何给的爱刚刚好,又不会让人有负担呢?如何告诉别人我喜欢你的帮助,但是我希望拥有自己的边界,希望和你保持舒服的距离呢?如何看待自己内心的阴暗面,允许自己的不完美呢?

    如果我是鼹鼠,避免内耗,我应该如何和河鼠沟通呢?既表达了我的喜欢和感谢又要表达我的真实需求和感受?如果我是河鼠,如何回应鼹鼠?理解鼹鼠,又不觉得委屈呢?也许我可以做出哪些改变?好的爱是彼此照亮而不灼伤,是给予空间而不疏离!

    蛤蟆先生患了抑郁症是不幸的,但是幸运的是他有一群真心关心他的朋友。社会支持,朋友在任何时候都是宝贵的财富。在有能力给予的时候多付出一些,也许有一天会汇聚更多爱回到我们身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