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一)
文/高明云
2022年读书笔记
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以以下三个出发点为目的:
一、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有助于自我成长。
二、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有助于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
三、了解一些心理知识,有助于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能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和调适工作。
第一章:整个人都不太好
1、鼹鼠很难确切地说出他的感受,只知道这一切都和他自己有关。事实上,息息相关!他感觉几乎没法做他自己,因为他总活在河鼠的影子里。
2、河鼠确确实实在照顾鼹鼠,可即便拥有了河鼠这般的友谊和善意,鼹鼠还是不满意。他宁愿河鼠不要总这么能干,能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哪怕做错了也没有关系。
3、周围是一派破落景象。树篱枝叶无人修剪,玫瑰花坛杂草丛生,草坪上也落满了黄叶,整一个蓬乱凋敝、无人打理的样子。联蛤蟆庄园的建筑也显得阴森可怖起来。原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白漆,现在却斑驳脱落,黯然失色。曾给庄园平添生气的爬山虎和野蔷薇,如今却奄奄一息,像一条条黑色的绳索一样耷拉着。以往一尘不染、闪闪发亮的窗户,如今只映照出阴霾的天气,更加重了不祥的氛围。
第二章:挚友前来相助
4、我们没必要批评自己的朋友,但是我一早就预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蛤蟆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品质,我就不赘述了,可他骨子里是软弱、不安分的。一直以来,总有朋友给他忠告良言,明确告诉他该做什么。可一旦少了这些朋友在身边,他便由着自己的性子,被愚蠢、病态的念头牵着鼻子走。必须有人不容置疑地告诉他,他得振作起来!
第三章:初见咨询师
5、他依旧很悲伤忧郁,朋友们越是细致地劝说他该怎么做,他就越是悲伤忧郁。鼹鼠敏锐地觉察到,蛤蟆不是不想,而是没法帮自己。
6、蛤蟆已经习惯了别人给他说话,正等着苍鹭开启一场冗长的训诫,可什么动静也没有。这一阵沉默让蛤蟆感到血液涌上头部,仿佛房间里的紧张气氛也瞬间加剧了。他开始感到相当的不舒服。
7、“你能告诉我,为什么来这里吗?” “是他们让我来的,他们说我需要咨询。现在我准备好听你的。不管怎么做,只要你觉得是最好的,我都会照办。我知道他们都是为我好。”
“那么,谁是我的来访者?是你,还是他们?”“你看,你的朋友们想让我给你做咨询,以便减轻他们对你的担忧。你似乎也想得到帮助,为的是让他们高兴。所以依我看,你的那些朋友们才是我真正的来访者。”
“心理咨询向来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得出于自愿。所以这就意味着,只有当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取悦朋友们才想咨询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的合作。如果我们约定要合作,为咨询负责的只能是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蛤蟆意识到一件事:他得为他自己的咨询承担起责任来。
8、 蛤蟆:“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苍鹭直视他的眼睛说:蛤蟆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我无法保证事情一定会变好,但我可以 承诺的是,我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我也希望你对咨询是全心投入的。假如我们都能像这样一同努力,就能预见积极的结果。但这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
第四章:抑郁的原因
9、蛤蟆觉得日子过得特别慢。他无精打采,总是很早就醒,脑袋里还常常出现悲哀、病态的念头。在悠长的白天里,他通常感觉好受些,可一到晚上,他就开始焦虑起来。他强迫自己每天都要去散步,可即使沐浴在冬日暖阳里,他所看到的一切也都是黑白照片一般,失去了往日的色彩。
10、蛤蟆走在去往苍鹭咨询室的途中,心情可以说是五味杂陈。虽然他对苍鹭的感觉一言难尽,但终于可以见到咨询师了,这让他倍感宽慰。他又感到焦虑,想着这次咨询中可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从第一次学习中他学到了一个道理:必须完成的事情,唯有靠他自己才能完成。
11、“蛤蟆先生,今天你感觉怎么样?”“挺好的,谢谢你。”蛤蟆回答。他很小的时候,大人就教他这样回答了,如今他也这样不假思索地回应,其实不代表任何真实的想法。然而咨询师对这样的寒暄毫无兴趣。
“我再问一次,你现在真实的感觉是怎么样?”“你说的“感觉”,到底是什么意思?”蛤蟆并非故意表现得那么愚钝。和许多人一样,他从未有意识地用这样的方式来看待过自己的情绪,所以很难用语言来形容,更别提对别人说了。实际上,他已经下意识地运用了很多行为上的策略,成功地逃避了对自我的认识。他从来没有对自我分析感兴趣过,所以还真不知道该怎样描述内心的状态。
“我换个方式问这个问题。”咨询师说,“假设我们有一种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你现在的感受。温度计有10个刻度,最低为1,代表你感觉非常糟糕,可能还有自杀的想法。中间是5,代表你感觉还不算太糟。最高为10,表示非常愉悦。”“你有过自杀的念头吗?”
“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我感觉自己好像没有什么价值,我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不像河鼠他们,他们都受人尊重,而我却像一个笑话。我这辈子都干了些啥?我又干成过啥事儿呢?”
“你一直都是这么觉得吗?”
“很长时间里,我时不时都会这么想。当然,确实有些时候一切似乎都好起来了,好像我可以真正去干点儿什么。可随后我的兴致就低落下来,没了做事情的劲头,接着就跌入了我所熟悉的悲伤情绪里头。”
“那么,这一次,你认为是什么让你感到不快乐?”
“你还记得什么具体的事情吗?”
“发生了什么?”
“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这会让你感到不快乐?”
“所以在当时的情形下,你有怎样的感受?”
“他是怎么回应你的?”
“然后你做了什么?”“还是我一贯的做法。大家对我生气时,我就会不自在,只要能让他们重新喜欢上我就行。所以我承认自己就是个十足的混蛋,还向河鼠保证会改正我的行为举止。”
“这么做起效了吗?”“这么做让河鼠不再对你不满了吗?”
“那么,这一次河鼠见到你后说了什么?”
“那么,你是如何回应河鼠的?”“可我就是什么都说的出口,只要能让别人不再对我生气、不再痛骂我就行。特别是河鼠,因为我把他当朋友。”
“那么,在这之后,你感觉好一点了吗?”
“那个人是谁?”
“为什么?”
“首先,獾长得又高又壮,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每当他拿严厉的目光看着我,我就会想起我父亲,永远都在批评我的父亲。总之,不出我意料,獾把我从头到尾地责骂了一通。我现在还记得他说的每一句话:“蛤蟆,你这讨人厌的坏东西,你不觉得害臊吗?想想你犯的事儿,你父亲要是活着会怎么说你!”他的指责让我特别难受,我一下子哭了出来,什么话也说不出来。獾看上去就是天生的领袖,可他好像总是想方设法来羞辱我。”
“他是怎么做的?”
“我只好摆出一脸无畏的样子,胡说了一堆话来掩饰我的尴尬,可其实我内心觉得被狠狠羞辱了。”
“还有别的事情吗?”
“现在我们或许可以停一下,想一想我们能从这些事情中学到些什么。”
“你要不要为自己做决定,我说了不算。蛤蟆,你自己想要做什么?”
“在这些事件发生的时候,你处在什么状态下?”“也就是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些事情发生时自己的感受和行为? " “我感到非常不快乐,很悲惨、很内疚,还感觉备受责难。”
“那么,让我再问你一遍,你当时处在什么状态下?”
“你可以说我当时的感受就和小时候一样,我感觉自己像个孩子?你觉得是这样吗?”
“更重要的是你怎么觉得,蛤蟆。你觉得是这样吗?”
“那么,我们就把它称为“儿童自我状态”吧。”“其实很简单,当我们问“他处于什么状态”时,我们其实是在问“他存在的模式是什么”。所以当我说一个人处在“儿童自我状态”时,我是指他的行为和感受都像一个孩子。这不同于“幼稚”,而是“像孩子一样”。”
“处于儿童状态会有什么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