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100条建议》NO.1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理解能力和接收能力是有差别的,要允许差别的存在。

并且利用差别,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难度和数量的作业,实施不一样的教学要求。

与大家的预想相反,正是那些咋早期并没有显示出超常的感知、记忆、理解能力的学生,取得了更多更大的成就。

“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

学习上的成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不应该在一个时期用同意吧尺子去量所有的学生,而是应该去用每一个学生过去的尺子去量现在的学生。

“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

“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班级中的5类学生:

1.在第一组里,是学习最好的儿童,他们无需任何帮助就能很容易地解出任何应用题;其中还有一、两个学生能够即席口头解答,不需要做书面作业:教师刚刚读完条件,学生就举手要求回答

2.第二组里是一些勤奋努力的学生,他们能很好地完成作业,是和进行一定程度的紧张的脑力劳动、探求和克服困难分不开的

3.第三组学生,能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完成中等难度的习题,但是对复杂的习题则有时解答不出。在他们做作业的过程中,对这些学生的帮助要有高度的教育技巧

4.第四组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很慢,解答也很慢。他们在一节课上所能完成的作业,要比第二组、第三组学生所做的少一半到2/3。但是教师无论如何不要催促他们

5.第五组是个别的学生,他们完全没有能力应付中等难度的习题。教师要为他们专门另选一些题目,始终只能指望他们在一节课上有所进步,哪怕一点点进步也好

反思:

在论题中,对教育成功的定义是什么?教育成功是一种相对成功还是绝对成功?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智力水平差异,这样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火花。不过,什么时候非智力因素会浇灭这个火花?

面对学生在非智力因素上的差异,教师改如何做努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