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少数民族服装 之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服装
9、怒族、独龙族服装
怒族是我国的古老民族之一,人口约3.65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使用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怒族各地方言差别很大,以致不能互相通话,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怒族男女均喜欢穿用麻布织的衣服,成年男子喜欢在腰间佩挂砍刀,肩背弓弩及兽皮箭包。福贡一带怒族已婚妇女喜欢在衣裙加上许多花边,在头部和胸部佩带珊瑚、玛瑙、贝壳、珠料等装饰品,耳带铜环,贡山的怒族则只佩胸饰。
独龙族人口约7310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使用独龙语,没有本民族文字。
独龙族原有原始群婚的习俗,现已不存在。男女均散发,少女有文面的习惯。
独龙族人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物。过去男女衣着均为麻布,穿时由左肩腋下抄向胸前,露右臂,用草绳或竹针拴结,披落自如。
独龙族的传统服装习惯用一块以棉麻为原料的独龙毯,通常都是白天为衣,夜间做被。
女子多在腰间系戴染色的油藤圈作装饰,常常披挂得五颜六色,串珠、胸链、耳环甚至铜钱和银币常挂在颈上和耳下,独龙族女子大多戴竹质耳管和大铜环,受藏族影响,她们也戴藏式的银质镶珊瑚或绿松石的大耳坠。妇女出门要背精致的篾箩。男女不戴帽,多披头散发,赤足。
10、布依族服装
布依族人口约357.67万,集中于贵州省的布依族占布依族总人口的95%以上。另外,云南的罗平,四川的宁南、会理等地也有布依族聚居区。
布依族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的布质衣服。
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衣和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
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蓝黑色百褶长裙,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戴银质手镯、戒指耳环、项圈等饰物。一些布依族老年妇女仍保留传统服饰,头缠蓝色包布,身穿青色无领对襟短衣,身大袖宽,衣缝、下角分别镶绣花边及琨边。下身多穿蓝黑色百褶长裙,有的系青布围腰或绣花围裙,脚穿精美的翘鼻子满绣花鞋,整套服装集纺织、印染、挑花、刺绣于一体。
11、侗族服装
侗族人口约349.6万,主要居住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侗族。
侗族服饰朴素,色调以青、蓝、白、紫为主。
男子多穿对襟短衣或右衽无领短衣,包大头巾。女子上穿大襟无领无扣上衣,下穿百褶裙或长裤,束腰带、裹腿,包头帕或戴银冠及各种银饰等。
侗族的民间手工艺制品有刺绣、编织、彩绘、雕刻、剪纸和刻纸等,大多实用美观,富有鲜明特色。刺绣是侗族妇女擅长的工艺她们在服饰上刺绣出各种图案花纹,形象生动、色彩绚丽。侗族女性的服饰千姿百态,或款式不同,或装饰部位不同,或图案和工艺不同,或色彩、发型和头帕不同,妇女平时穿着便装,讲求实用,盛装时注重装饰美,朴素与华贵相得益彰。
根据侗族妇女服装的整体特点,可将侗族服装分为3种款式,即紧束型裙装、宽松型裙装和裤装。
12、水族、仡佬族[gē lǎo zú]服装
贵州省是我国水族人口最多的省,水族人口约49.6万,占总人口的90.8%。
水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水族人善于纺织、染布,崇尚黑色和藏青色。
水族男子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着长衫、头缠黑布包头,脚裹绑腿。
妇女穿青黑蓝色无领大襟半长衫或长衫,长衫过膝,一般不绣花边,下着长裤,结布围腰,穿绣青布鞋。水族女服多以水家布缝制。
节日和婚嫁感装与平时截然不同。婚礼服上装的肩部一圈及袖口、被子膝弯处告镶有刺绣花带。包头巾上也有色彩缤纷的图案。头戴银冠,颈戴银项圈,腕戴银手镯,胸佩银雅领,耳垂银耳环、脚穿绣花鞋。
水族在服饰上禁忌红色和黄色,特别禁忌大红、大黄的热调色彩,而喜欢蓝、白、青3种冷调色彩。不喜欢色彩鲜艳的服装,而偏向浅淡素雅的色彩,这表达了水族独特的服饰审美观,那就是朴素、大方、实用。
仡[lǎo]佬族人口约57.93万。仡佬族集中聚居在贵州省北部的务川和道真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石阡县,其余分别散居在安顺、平坝、普定、关岭、清镇、正安、凤岗、松桃、黔西、六枝、织金、大方等二十多个县市。
仡佬族传统女装有绲边的大襟短衣,宽身阔袖配绣花简裙或长裤,束青布围裙,裙带上织有几何纹,喜欢佩戴各种金银饰品。未婚女子梳辫,女子婚后梳髻,老年妇女则用青布巾包头。
仡佬族传统男服是无领的琵琶襟衣,之后演变成对襟外衣和长裤,其衣料都是自织的青色土布。
摘抄自书籍《中国服装简史》王鸣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