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24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四立”为四季交替的起点,立秋标志着孟秋正式开始。“秋”意味着暑去凉来,故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立秋起,天气逐渐由炎热向凉爽过渡,踏上盛夏末端,立秋到,此后,酷暑仍难消,常见“秋老虎”热浪,故有“秋后一伏热死人”的说法。
从这时起,饮食和生活逐渐调整,由消暑清热向滋阴养肺、防秋燥转变,饮食应以“燥则润之”为主,生活则以祛湿驱寒为重。8月7号立秋,让我们牢记:“三不吃、三不做”,精神饱满迎接秋天。
“立秋”三不吃
①不吃生姜:立秋后,有谚语“吃蜜不吃姜”,因生姜属于辛辣、热性食物,多食易上火,加重秋燥伤害。蜂蜜则有润肺养肺之功效,秋季干燥,固肺尤为重要。古代医书曾警示:秋天忌食姜;古人还有“朝朝盐水,晚晚蜜汤”之说,晚间喝些蜂蜜水是养生良方,尤其是立秋后,多饮蜂蜜水有益于养颜润肠通便。
②不吃瓜类:立秋后,流传“吃果不吃瓜”之说,因瓜类多属阴寒,秋凉来临,人体难以适应,再食阴寒之物易致胃肠不适,因而有“秋瓜坏肚”的说法。因此,立秋后,不宜像夏日那样无忌地食用香瓜、甜瓜,而应多食梨、苹果、龙眼、葡萄等水果。
③不吃辛辣、生冷、油炸食物: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辛辣、油炸食物易生燥热,与夏季有别,夏天食辛辣可助湿气排出,生冷食物则易引发胃肠不适。
“立秋”三不做
①不剧烈运动:立秋后,气温较高,适量运动有助调理脾胃,但剧烈运动易导致水分流失,大汗淋漓有损身体,宜微汗为宜。
②不洗冷水澡:夏季喜冷浴或游泳,立秋后不宜,“立秋一日,水冷三分”,避免冷水洗浴,以免寒气侵体。
③无病乱补:秋季养生,宜食补于药补,“药补不如食补”,故秋季忌无病乱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