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6

读《孩子是父母最好的修行》序言:一场自我觉醒的育儿修行

包丰源老师提出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理念,宛如一盏灯,照亮育儿迷津 —— 孩子的问题,根源往往藏在父母身上。“文件包” 概念更戳心,它揭示:我们经历的事、攒下的情绪、脑海的思想,甚至早年模糊记忆,都像无形的手,悄悄左右人生轨迹 。

书中提及的情志疗法,好似高效 “情绪解药”,能快速冲破情绪卡点,修复内在心智,帮人挣脱过往枷锁,实现觉醒。这让我明白,别再执着于 “塑造” 孩子,提升自身智慧才是关键 —— 父母先觉醒,才能真正改写孩子的人生剧本 。

可现实里,太多人困在童年情绪里打转。那些童年创伤,像顽固的习性循环,长大后我们不自觉用同样方式对待孩子,而后又耗费余生去修复、治愈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其实,我们也有苦衷啊!没法选出身、成长环境和父母,每个父母又各有模样:有的带着情绪卡点,有的藏着生活智慧,有的在痛苦里挣扎,有的勉强享受片刻… 这些复杂底色,组成了我们的起点 。

正因如此,每个人都有专属的不易,也该有独一份的修行。那怎么修?多回头看看自己的人生吧,像翻旧书般,把经历的酸甜苦辣重新咂摸;也多凝视孩子,放下预设,去接住他们真正的需求,别让 “为你好” 变成伤害。孩子是来渡我们的,他们是父母最好的老师,敦促我们成长 。

想起小时候,我总爱躺在楼顶望星空,脑袋里塞满天马行空的问题,却没人回应。知识之外,老师给不了答案,好奇心被晾在一边,慢慢觉得思考 “没用”。本是无忧无虑的年纪,父母却因苦过来的经历,总盼着我多干活 —— 农村活永远干不完,干完也没奖励,连点空闲都抠不出来,后来我干脆消极怠工 。

学习上也一样,不可能科科拔尖,可只要有空,就会被薄弱学科的老师紧盯。他们用 “不学我这科就是有意见” 绑架,仿佛我连 “快乐” 的资格都没有。那时,父母是心中的天,老师是心中的神,不被他们理解,就像被抽走力量,没了向前的底气,人际关系也跟着糟糕…  年幼无知又弱势的我们,就在这样的环境里磕磕绊绊长大 。

读这段序言,像是在照镜子,照出自己和孩子、和原生家庭的纠缠。原来,育儿不是改造孩子,是父母扒开自己的过往,修好内心的裂缝,带着觉醒重新出发。往后,愿我们都能跟着孩子这 “最好的老师”,在修行里和解、成长,给孩子,也给自己一个更舒展的人生 。

(注:因不清楚包丰源具体理念及相关内容的科学性、合规性,若其存在争议,需谨慎参考这类观点 ,这里仅从读书笔记梳理角度创作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早上四点多醒了,看见儿子房间还亮着灯,以为孩子忘关灯了,就开门进去,结果儿子不是忘关灯,而是压根就没睡。手里拿着平...
    梦影3阅读 23评论 0 1
  • 虽然早就知道AI具有革新性,未来也会深入我们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但真正要将其运用于实际工作,仍常常不知从何入手。...
    紫米粒阅读 44评论 0 1
  • 大荔县心理咨询协会郭亚婵坚持分享第1677天: 我当初学习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第一是因为喜欢,第二是希望自...
    快乐有我_c00f阅读 402评论 0 0
  • 随笔 今天想跟大家说说生活压力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这个事。有没有人跟我一样,看似大大咧咧,却喜欢把心事藏在心里,不想麻...
    愿念安阅读 17评论 0 0
  • 活 过 诊断书在我指间,轻飘飘的,却像一块冰冷的铸铁,压得我抬不起胳膊。医院消毒水的味道依旧刺鼻,但此刻,它混进一...
    依松听风阅读 3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