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第十一首至第十三首

第十一首:《回车驾言迈》

《回车驾言迈》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古诗十九首》与大家分享到今天,已经欣赏了11首作品,相信大家对它写作手法也比较熟悉了。我们在前面的节目《明月皎夜光》里介绍过,《古诗十九首》常常借景抒情,用景物描写表达内心的情绪。而文人借景抒情的文学源头,自然要追溯到《楚辞》,宋玉的《九辨》开启悲秋的写作风格。正因如此,后世文学一般都以秋冬景物为背景,万物枯黄,草木摇落,与人内心的多愁善感相照应。

而我们今天欣赏的这首诗《回车驾言迈》,却是借描写万物复苏、草木新生的春天来抒发人生消逝的伤感情怀。全诗共12句,前四句写景,从第五句“所遇无故物”开始转入抒情。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这一句中的“回车”,来自屈原《离骚》中的这句:“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回是转的意思,言是语气助词,迈的意思是远行。这句诗是写诗人驾着车,奔赴迢迢远方。

在这一路上,春光明媚,草木新生,向四周张望,发现“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东风,就是春风。春风拂过大地,百草发芽。诗人这一望,并没有因为万物复苏而倍感欣慰,他反而觉得“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离离原上草,春风吹又生,随着时节变迁,这一年一年长出的新草,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去年的枯草新陈代谢,成了“故物”,早已不见了踪影。当然是看不到了,“焉得不速老”是诗人由眼前的景物而产生的联想:一草一木兴衰荣枯,人又何尝不是从垂髫稚童变成耄耋老朽呢?既然兴衰有时,万物都有它从盛到衰的规律,那么对人来说,光阴短短几十载,立身当然要趁早。“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就是诗人在对人生易逝的感慨之后,得出的结论。“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也是对上一句感慨的补充。因为人的寿命和坚硬的金石无法相提并论,又怎么可能万古长青呢?“考”,是老的意思。寿考,是指活到高龄。即使人能长寿,也有寿终正寝的时候,不能长久下去的。

所以,诗人在面对人生终究要逝去时,发出了“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的呼吁,通俗来说,就是“出名要趁早”。 随物化,隐晦的代指死亡。

这首诗从客观景物的新陈代谢出发,转而对人生苦短、立身趁早的感慨。全诗通过中间二句“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为纽带,用质朴的语言,写出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也再一次体现了《古诗十九首》的文学风格:貌浅言深,语短情长。诗人感慨人生茫茫,借用驾车奔赴遥遥前路来展现。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着眼,在东风与百草之间,使用“摇”这个动词,更深层面地反映了“四顾茫茫”、前途未卜的人世飘摇之感,为整首诗歌蒙上一层凄凉暗淡的色调。

好了,今晚的分享就到这里,愿你珍惜眼前时光,人生不留遗憾。晚安。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配乐】:静默的雨 - 王俊杰

阿月之歌 - 王俊杰    月光下的芦苇 - 王俊杰

第十二首:《东城高且长》

送好友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中秋一到,似乎预示着秋意越来越浓,天气越来越凉。生活在北方的朋友,应该感觉更明显,昼夜温差变大了,早晚出门还有些寒冷。大家记得适当添加衣物,当心着凉。

《东城高且长》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秋天万物都在衰败,树叶变黄、花朵枯萎、溪水渐渐干涸,都让敏锐的古人思绪万千,心中悲凉,所以才有伤春悲秋的说法。秋天来了就意味着入冬,入冬天寒地冻,生活变得异常艰难,所以秋色总能引发古代诗人的种种负面情绪。

今天要读的这首《东城高且长》就是诗人见到萧瑟的秋景之后,对人生产生的一些感慨。

古诗十九首产生于汉代,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立了新朝,十几年后,汉室宗族刘秀起兵推翻王莽,平定天下,成为汉朝的中兴之主,史称东汉。东汉建立后,便迁都洛阳,于是时人把洛阳成为东都,长安称为西京。著名的笔记小说《西京杂记》的名字就来源于此。

洛阳是东都,今天的这首《东城高且长》中的东城,指的就是东都洛阳的城墙。可以想见,在一千多年前的秋季,诗人一个人去洛阳城的郊区散步,他抬眼看到的是洛阳城整齐单调的城墙和屋顶,是被秋风吹过,已经逐渐枯黄的杂草。而那些草,似乎前一天还是春天时刚刚变绿的模样。

诗人想到自己的生活日复一日,四季更迭,没有一点新意和激情,不由思考起人究竟为何要活这样的终极问题。眼前生活的困境让他觉得,生活已经如此悲苦了,为什么还要约束自己,为什么不去尽情欢乐,享受短暂的生命呢?

到这里是诗的第一部分,讲述了作者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内心活动,当作者抛却了心中的苦闷,认为人生就要及时行乐时,他便开始幻想自己能够获取的快乐。这便是诗歌第二部分的内容:诗人想象了在燕赵大地上的众多美女中,有一位极为出色的,不仅容貌秀美,还精通音律。她的琴音悲悲切切,似乎倾诉着无数的情愫,诗人想象着这个画面,期盼着能与这样的女子结为连理。

可惜的是,这只是个白日梦,诗人即便想要纵情欢乐,也找不到能够与自己携手高歌的人了,他面对的依然是自己那死气沉沉,毫无出路的生活。汉代文人诗有一大部分诞生于东汉末年,朝廷黑暗、战乱频仍,文人墨客的抱负无处施展,只能在这样沉郁的景色和旖旎的想象中,借诗歌发几句牢骚。

这种以想象抒发情感的方式被李白所继承,并且把这一题材发挥得淋漓尽致。例如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记录了一次虚无缥缈的梦境。而李白的那句“人生得意须尽欢”,也多多少少能看到这首诗中“荡涤放情志”的影子。


第十三首:《驱车上东门》

晚上好,中秋佳节刚过,你有没有和家人一起团聚赏月呢?不过,今天我们要欣赏的这首古诗《驱车上东门》,和这种温馨的情调恰恰相反,充满了对人世无常、当及时行乐的悲苦凉薄之感。

《驱车上东门》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pī)服纨与素。

这是在洛阳漂泊的游子,见到北邙山上坟墓累累,生发出的对人世无常、当及时行乐的悲凉感慨。

全诗按照写景和抒情来说,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从开头“驱车上东门”到“千载永不寤”是第一部分:描写诗人眼中的所见所闻,为接下来的抒情做铺垫;从“浩浩阴阳移”到“被服纨与素”,是抒情的部分,依据前诗的景物描写,抒发诗人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感慨。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这一句交代了诗人所在的地点:洛阳。上东门,是洛阳东城三门之一。唐代知名学者李善在《昭明文选》收录阮籍《咏怀》一诗的注释中引用了《河南郡/图经》里的解释:“东有三门,最北头曰上东门。”《河南郡/图经》就是河南的地方志,意思就是说,洛阳东城有三座门,其中最靠北的那座叫上东门。

洛阳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城之一,东汉在此建都。《古诗十九首》基本都是写于东汉年间的诗歌,因此作品里经常写到洛阳。洛阳城北有一座山叫北邙山,东汉光武帝年间,城阳王刘祉死后葬于此,后来众多王公卿相都相继埋葬在这里。唐代诗人王建在《北邙行》的诗里说:“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著名诗人白居易也说:“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可见,北邙山一直都是埋葬的风水宝地,据说现在存有秦相吕不韦墓、汉光武帝刘秀的原陵、西晋司马氏、南朝陈后主、南唐李后主陵墓,以及唐朝诗人杜甫、大书法家颜真卿等历代名人之墓。而这句诗里的“郭北墓”就是指洛阳城北的北邙山。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诗人驾车走到洛阳东城最北的上东门,远远望见北邙山,上面坟茔累累,与这座繁华的洛阳都城遥遥相对。紧接着,诗人就描写他远眺北邙山所见的景物:“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首先入眼的就是白杨和松柏,这两种树都是墓地里最常见的树木,白杨挺直,松柏常青,既作为标志,也方便子孙祭扫。“萧萧”,是风吹树叶的萧瑟之声,“广路”指墓道。诗人眺望北邙山,只见松柏成排长在墓道两侧,风吹过白杨枝叶,尽是悲凉之音。

在这样的环境渲染下,诗人进一步直白地说道:“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陈,久也。就是死去多时的人。杳杳,是幽暗深远的意思。长暮即是长夜。夜是黑暗的,人死就如同走进那黑夜,再也见不到光明了。“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这两句承接上一句,意思是,人一旦死去,就像永远长眠在地下,就算千年也不会醒来。

到这里,都是诗人眺望北邙山的所见所思,从累累坟茔到埋骨黄泉,用最直白的语言告诉我们,人世短暂,即使是王侯公卿,无论生前多么风光,死后也不过长眠地下。

从“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开始,诗人转入了对命如朝露的感慨。这六句诗其实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就是生命短暂,转眼即逝。

“阴阳移”就是四时更迭,形容时间流逝。汉代著名的挽歌《薤(音谢)上露》一诗中说:“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就是说人的生命像朝露一般短暂。“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这句,在之前分享过的《古诗十九首》里也有相似的表达。例如《青青陵上柏》中说:“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今日良宴会》里说:“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以及《回车驾言迈》里说:“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等等。时光流转,命如朝露,人生存在天地之间不过短短一瞬,哪里能和坚固的金石相比,千百年来生死更迭,即使是圣人也无法逾越。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pī)服纨与素。”最后四句是诗人对生命短暂人世无常的应对之法,那就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反正求仙问药意图长生的人,到最后都死于服食丹药,所以何必执着长命百岁呢?倒不如及时行乐,有酒则饮,有乐则享,好好度过活着的每一天。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提到了所谓“隔”与“不隔”的概念。想了解具体的内容,可以去《让经典说话·人间词话》专栏收听第四期赏析:“如何看待王国维‘隔与不隔’说?”在这里,我们只简单引述王国维先生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他说,“‘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pī)服纨与素。’写情如此,方为不隔。”意思就是说,这四句诗是诗人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悟中提炼出最贴近人心、最能引起共鸣的情感,它既是个人感受又是人之常情,所以才最抓住人心,一针见血。相比之下,那些辞藻华丽、技巧复杂的文字,再精美绝伦,读起来也总是雾里看花,隔了一层。

当然,“貌浅言深,此短情长”一直是古诗十九首的文学特点,在这首情意悲凉的作品中,我们再次体会了这种质朴深刻的表达技巧。尽管今晚分享的诗歌基调萧瑟,但诗人想告诉我们的其实是,活在当下,认真过好每一天,毕竟人生短暂,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

【配乐】成公亮-听松  成公亮-忆故人(清)

成公亮-桃源春晓  成公亮-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9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808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51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9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73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5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2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8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038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1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5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5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