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梅雨季,这几天雨几乎每天都会下。周四临近中午时外面又是一场大雨倾泻而下。因接近午饭时间,我正打算叫外卖。同事要我一块吃玉米,说是朋友农场里面种的特意给她送过来的。
玉米很是新鲜,打开袋子来就看成看着一层层叠叠包裹着的玉米叶子撕掉。我才知道原来玉米在没剥皮之前是长这个样子的。洗净切断后放入养生壶中开始烧煮。
过了段时间,周围散发出玉米的香味。同事是个厨房小白,她有点不确定的问我这玉米熟了吗?我也是个从不做饭的人,也不知道玉米熟了没有。
没办法我们两个凑在一起看着那锅玉米。我说玉米的香味出来大概应该熟了吧。你一言我一语,不知道呀,这个我也不懂呀。直到后来走进了一个清洁工阿姨给我们解围,告诉我们香味出来就玉米差不多就好了,再拿个筷子戳一下。
可以戳进去了应该就熟了然最后再闷一会拿出来就可以吃了。按照阿姨说的,我们两个厨房小白终于吃上了玉米午餐。
周五发现家里的冰箱有点不对劲,老是不停的在打声音特别大。下班回家后请了邻居家懂电器的叔叔来看的说是冰箱也该换了。和家里人商量一下,决定双休日先到电器商店去看一下再买。
量完了,尺寸你就在想哪天去?双休日可有两天了。我妈说,哪天不下雨就哪天去?我一听还有这个办法真不错,还挺管用的,尤其是在这个雨季简单实用。
周六坐在下雨的窗边,手里在看汪曾祺先生写的《昆明的雨》。文中最吸引我的是昆明的各种菌子。文中这样描写,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我虽然不识得老先生,文中描写的那些菌子也没有吃过。但是我吃过蘑菇、香菇、杏鲍菇。想着大家都是菌子,应该算是亲戚。
虽然味道会有差别,但应该都是味道极鲜美的。手边虽然没有云南的菌子,但家里面有蘑菇。我虽不怎么会做菜,也学会了一道菜,叫蘑菇炒蛋。在这黄梅雨季的上海也可以,炒上一盘蘑菇炒蛋聊以自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