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月11日
书名:《只管去做——让你迅速实现增值的目标管理法》
进度:82至 105
摘抄、感悟、行动:
一是“过度计划之后会带来几个结果。第一个是计划完就立刻失去兴趣,就像是你很期待一部电影,结果有个朋友像竹筒倒豆子一样给你全部剧透了,你还想看这部电影吗?第二个结果是让你觉得计划没有变化快,然后放弃整个计划,计划得越完美,越容易被意外打破,而计划被打破之后,你就会觉得计划没有变化快,为什么还要做计划呢?”
貌似我没有过度计划过,比较喜欢随遇而安,出去旅行也不会把所有的行程确定的那么死,会随心情临时调整,所以惊喜会比较多,也不会太失落。我看到有些朋友的计划做的非常精确,完成不了心情也不太好。个人认为做计划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切不可给自己添堵,用计划捆绑了自己的手脚。
二是“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这是由美国人诺尔 迪奇提出的理论,我们用它来表示一个项目的困难程度对我们心理状态的影响:最里面一圈,舒适区。对我们来说没什么难度。可能都是以前做过的,特别有经验的项目。中间一圈,学习区。有些项目对自己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会感觉有点不舒服。最外面一圈,恐慌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会让我们心里感觉焦虑、恐慌,就可能会拖延或者放弃。……沿着两个维度去做化解。第一个维度是:我如何才能让这件事变得更简单。第二个维度是:我如何才能让这件事变得更具体。”p92
这一段是在讲述人们面对项目的几种心理状态。恐慌区的项目即便计划的井井有条,完成起来也会困难重重。所以这里作者引用了不仅仅是项目“分解”,还要做项目的“化解”。看了四五页我才明白,化解是使分解的项目更加清晰,更容易实施。这里面要考虑项目可能遇到的难题,最好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不会心灰意冷,不坚持下去。
三是“项目计划有三个标准。首先是坚韧。真的很有趣,做计划能投射出一个人对自己的那份期待。做出坚韧计划的人通常是接纳自己不完美的人,这样的计划比较靠谱。其次是简化。简化可以拆成两个字来看,一个是简字,让复杂的事情变简单。另一个是化字,把项目中的难题化解掉,这样才不会卡住。最后是解放。计划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好呢?戴维艾伦说过,让某项事务摆脱对大脑的纠缠,这样的计划就是好计划。……脑袋里塞满计划是我们活在未来的,只有适当的计划才能让大脑忘记这件事,然后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当下这个时刻,才能更专注和幸福。”p105
这一段论述很精彩。这几天面对抉择,忽然发现自己生活在未来,而忽略了当下,满心为了未来激动着,当下也有一大堆事情要处理,所以偶尔会焦虑。如上一条我自己说的,计划是为主人服务的,这种状态显然不对,还是要平衡,复盘过去,珍惜当下,面向未来。做计划真是一件技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