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行业因受疫情的影响,讲师们都转战线上,一时百花齐放。平时工作当中,频率最高的就是对人的评鉴和发展,对于各种测量工具都很有兴趣。此次,机缘巧合,报名参加G老师的线上MBTI学习。原本两晚共四个小时,后因第二晚的推导过程难以理解,增加一晚,总计耗时六个小时。小投入、大收获,经过分析,加上自己对过往经历的回顾,对自己的总体认识又更加精准和深入了。
一、MBTI工具介绍
MBTI-Myers-BriggsType Indicator,MBTI起源于瑞士心理学家,荣格(1875-1961),他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他最早把人分类为内倾性和外倾性,这也是现在人们口头上最常形容一个的性格是外向的,还是内向的。MBTI是心理类型学说的一种应用工具,由美国的一对母女Myers &
Briggs在1942年设计出来,通过回答这种性格测量量表的113道问题,就能够将一个人归类于16种性格类型的某一类,从而分析他生活和工作中的行为倾向。
MBTI与九型人格、DiSC等同属于性格类型学说。可用于沟通、销售、冲突管理等方面,最终的目的还是了解自己、理解他人,更好的管理自己和他人。
荣格先生可能仍旧是受老师的影响,在我看来,性格类型学说还是沿用了原因论,将一个钉死在某个类型当中,认为你就是这样子的,与阿德勒学派不同。人仍旧要寻找生命的意义,对于原因论,我一向不太喜欢,我始终认为人是可以发展的。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当中,自己践行这一理念,也是带着这一个理念与他人互动的。虽说G老师的课程大纲当中有这一内容,遗憾的是在三天的讲学当中,并未涉及到,需要自己再去学习和探究。
从前面几篇文章中提到的神经科学当中可以看出最新的研究是,人的潜意识是常期的刻意练习造就的,这一点也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了人的成长性,也就是说,人是可以通过行为的有意改变,而改变大脑的(性格)。
二、性格分析
没有通过正规的线上测评,仅通过老师的引导,我的性格类型应该是ISTJ。
性格主导功能,喜欢内在收集单点的信息,性格内敛,关注细节,踏实肯干。善于分析推理,对外呈现出来的个人形象也是理性、讲逻辑的人。喜欢评判对错。这一优势在第二天学习结束也得以完美体现,大多数人没有听懂讲师推导过程的讲解,我能够在课后十几分钟之内快速的将其结构化和流程化,用一张纸的形式发到群里,清晰且容易让人看懂。
与人交谈大而广、涉及到未来的话题能力较弱,偶尔会与人谈一谈感情上的交流。确实如何,在与一些男同学聚餐时,总感觉很累,他们关于一些科技、政治、经济的谈话难以插嘴。
减压的方法,使用第二功能,不要无限制的收集信息,果断决策。
三、此次学习的收获和不足
个人认为MBTI在测量还是有很好的表面信度,最少我是觉得结果与我自己很相符,从而也能看到自己前半生的得与失的原因在哪里,自己现在工作和生活的局面是如何造成的。有一种开了天窗的感觉。用这个工具做自我觉察和团队融合还是不错的。用在发展和招聘方面,可能需要选择另外的工具。
探索未来不足,大量的时间用在推导上面,对于每个人如何发展自己没有讲解,这是我觉得最遗憾的一点。而且,老师在讲解当中,有一些个人喜欢偏向,对于某些类型褒奖有佳,对于另一些类型则用的贬义词较多,可能是将自己的类型代入其中了,有绿胡子效应。
只有一个顺着的逻辑,测评工具测评之后,根据结论,做精准的推导分析。但是如何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推导他的性格类型?尤其是在沟通应用时,总不能每个人交谈前,先要求人家测评一下,再谈。
与大五人格相比较,一个是特质,一个是性格,个人更喜欢特质论,特质论更加强调人的多元,五个维度(意志力、控制力、外向性、宜人性、情绪性),每个维度下面还有三个子项,不仅是每一个维度,还有子项,无论是高分、还是低分,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风险,对一个人的解读更加的全面。
MBTI的书籍家里有两本,其中一本看了一半,未完成。接下来把这些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