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参加了集团的青年读书会,会长彭总本来只是主持会议,后来因为当天唯一的主讲嘉宾丁总临时有事提前约1个小时离席,彭总坦言自己临危救场,为大家推荐几本书。在讲话中提到她推荐给中心组学习的一本书,就是我今天要说的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自传《旁观者——管理大师德鲁克的回忆录》。
起初我以为我会看到一本管理学著作,看了序言后才发现这本书是人物剪影的汇编。书的明线是一个个看似松散不相干的人物故事,暗线是德鲁克如何观察人、研究人,并逐步成为管理大师的隐隐生发的过程。读完此书,会对他的管理理念更信一分。
《旁观者》一书的英文名称直译过来是《一个旁观者的奇遇:记录其他人物以及我所历经的时代》。作者写作的目的在于刻画一些特别的人以及他们的特立独行,并借此呈现社会的图像,捕捉并传达这一代人难以想象的那种精髓、韵味和感觉,比如两次大战的欧洲、罗斯福的新政时期,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的美国。
看这本书很累,因为里面提及的他熟悉的人,有些是在各自领域鼎鼎有名的巨擘。比如像麦克卢汉,其代表作是《理解媒介》,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是2003年,薄薄的一本,我曾经翻来覆去看了两三遍后,才逐渐理解那些汉字组成的句子是什么意思。这导致我现在都还能大致记得书里的主要观点。此书提出了几个概念,在当时看来是惊世骇俗,如今却是被一一验证了的。一是“地球村”概念,通俗的解释是媒介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变小了。二是“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人体的延伸”。比如说手表,古代人类通过观察日光来确定时间,手表等工具的出现使得人的这种能力退化,手表是这种观察力的延伸。还有“自我截除是中枢神经系统解压的直接手段”“热媒介、冷媒介”等。这本此生不想再看的书在《旁观者》里又被引发出来了。
所以要看懂书里一个三四千字的故事,了解故事的主人翁,需要搜索这个人物的身份、主要成就和历史背景,把人物的观点、行为置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去理解,如果能认真把这本书看完,相当于看了十几个人物传记。
这些特立独行的人,对德鲁克影响至深。
对德鲁克而言,他们之所以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将社会真相折射或是反射出来。也正是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给了德鲁克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和人。
旁观者注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他的思索,不是像镜子般的反思,而是一种三棱镜似的折射。旁观者的眼睛,看到的不仅仅是人物想展现给周围的那些内容,还包括人物深藏于心的思想,这些思想通过旁观者的观察和思索得出。
从旁观者的角度,人是多变、多元以及具有独特之处的。
然而旁观不是目的。用德鲁克的话说:“倘若你能够对自己的同事、伙伴的行为、态度乃至价值观,有如此敏锐且练达的洞察,你就有了成为管理者最重要的基础特质。”
这才是德鲁克写作此书的原因。通过观察,德鲁克学会了怎样去发现每一个人的独特所在,这正是德鲁克管理理念的核心所在,这一点,也是管理者最需要的。
作为一名中层管理干部,在读完这本书后,对自己的管理观念和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
首先是要做一个有心人。一是要留心时代发展的节拍,关注时代特点和发展趋势,留意政策对业界的影响,对产品线的影响,以及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方法。二是三人行必有我师,从领导、同事的工作作风、工作方式、为人处世等方面汲取营养。
其次要按照一定的规划丰富自己的阅历,并且专注于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与德鲁克齐名的另一位管理大师本尼斯的一句话可以使我们终生受益,“相比于我们的经历,我们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成败更有关系”。从编辑岗位转到管理岗位后,虽然觉得不能独立做选题有点可惜,但是认真审视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和职能后,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奖项资金申报工作、重点项目对外宣传工作,在获取资金资助和公司品牌影响力方面取得不错成绩、维护企业出版业务正常运转才是我对这个企业最大的贡献。工作技能方面的短板要补,但是发挥自己的优势,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更重要,也更能体现自己在企业的价值。同时也要养成反思的习惯,认真听取领导、同事对我的意见和建议,精准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再次,要持身以正、秉心以公、行有所止。做一个清醒的旁观者,既要旁观别人,也要站在客体的角度审视自己。持身以正,这是立身之本。无论管理与否,身正都是第一先决条件。秉心以公,这是职业之本。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地始终站在公司的、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谋全局不谋私利,没有个人计较甚至蝇营狗苟;对内营造积极、团结的氛围,凝聚强大的正能量,对外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行有所止,这是人生之本。行为要有规范,遵守行业规则和职业操守,才不至于给企业带来损失。
���Q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