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卜猫
000 资深写手的脑力秘籍
作者于根·伍尔夫出版过很多写作指导方面和脑力锻炼书籍,收纳了很多干货。
001 专注力是个好东西,它到底有多重要?
懵懂之中,大家似乎都知道,专注力是个好东西。那么它究竟有多重要呢?要知道,一个人的专注力直接和双商挂钩——专注力是一种精神能量高度集中在某件具体事件上的心理状态,这是一个复杂难以把控的状态,不仅对你的自控和抗干扰能力要求极高,还要求你能够把自己的心理能量和脑力全度集中在眼前的任务上。
由此可见,这是一种高消耗的活动,相当于脑力界的百米冲刺,难度不容小觑。殊不知,和其他能力一样,专注力也是能够通过有意识的锻炼加强的。如果疏于管理这项能力,没有能够及时用进废退,你就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容易被环境牵着鼻子走,不仅如此,由于自控能力长期下线,易怒、情绪不稳定等等并发症也会一并袭来。
002 锻炼方法:少量多次,实时进度反馈和及时调整
任何力量都是需要锻炼的,专注力也是,哪怕每天三分钟都会有效果,试着让自己和集中注意力的时候那种不适的感觉和解——你不能自由看手机、在最有八卦欲望的时候不能去找隔壁同学聊天、老师讲课枯燥到爆的时候你必须全神贯注听讲...这些看似没道理的自虐性事项罗列起来都觉得痛苦,更别说真的开始做了。
但是不要紧,只要三分钟,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刻度,一次看得见结果的坚持,你不用永远处于这种虐心的状态之中,甚至不用长时间死磕,这次,只要一点点就好。
你会发现下次再想要坚持的时候,会变得更加容易了,而且坚持的时间也能在再多一些。大学时期曾经有一位被大家戏称为“变态”的学长,他的光荣事迹就是永不缺席一位老教授的超级无聊的统计学课程——之所以说那节课无聊,那是因为老师大概因为年事已高所以动作有些迟缓,而且地方口音浓重,而且音量估计连他本人都听不见,所以我们这帮被多媒体时代利好宠坏的小孩每次上课都只能找得到最多三个人。
其中就有那位学长,而且他总是坐在第一排离老师最近的地方,三个小时全程目不转睛面带微笑地盯着老师听课,整个学期都不迟到不早退,没有缺过一堂课。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为了锻炼专注力。后来,他在二十五岁的时候挫败了很多职场老干部,当上了某名企地方分支机构老总。
三个小时确实有些许不人道,但三分钟加记时,相信是一个比较普适的计量。慢慢练下去,到三十分钟,三十三分钟,四十五十一小时,离“变态”学长出神入化的境界也就不远了。 更有甚者,接着坚持下去,很有希望超过“变态”,如入无人之境,到达一个风景更好的地界。
003 多一点空间,才能大展拳脚
还记得高中有一位化学老师,名校毕业,年纪轻轻就已经评上各种职称,还出版了不少专业方面的专著,为了他美丽的老婆才选择暂时回到故乡。
每次去办公室找他,虽然他的人还在,都感觉他是不是“离职”了,因为他的桌面空空如也,放一支铅笔都显得破坏了整个桌面的光滑和静谧。
似乎那些“东西”都装进他脑子里去了,每次跟他对谈都能收获不菲的干货和有用的链接,他思考某个问题的时候,全世界都仿佛静止了,这个时候地震他恐怕都不会知道。
无独有偶,大佬乔布斯、天使基金CEO、教育界神一样的存在俞敏洪都是极简主义的信奉者和践行者。 诚然,物理空间里的混乱很难不影响到身处其中的人的注意力,因为杂物太多,还没有开始,思绪就很容易被眼前的横七竖八打乱,给注意力的集中带来更大难度。
不但要清理桌面和你的生活空间,一心多用的事也最好戒除,因为一心多处于专注力练习的反面,从根本上就有悖于“专注力”这个概念的初衷,尤其是同时进行很多件难度不小的任务, 我们的“心”很容易被五马分尸扯得稀碎,最后结果还不理想。
这是一个什么都转的飞快的时代,但”专注力”却似乎一反常态、“不合时宜”地要求我们的内心回到“一生只够爱一人”的那个黑灯瞎火只有你的年代。这样的逆向行走却能够让所有纷杂繁乱都屏蔽在黑暗里,把心理能量这盏初始晦暗日渐明朗的煤油灯聚焦在那个无比狭小的执念,足够燃情、足够虔诚迟早能够点燃你的天赋,给你带来自己的专属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