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沟通过程中,对方如果有了情绪,进入打或者逃的状态之后,沟通就很难进行下去,这时我们有4种方法能够把对方拉回来。
第一个是塑造共同目的。
当我们能够和对方塑造出共同目的的时候,对方的情绪就会变得平缓,原因是对方知道你理解他了。
比如我们都希望咱们这个家能够变得更好,不是吗?我们都希望公司能够更加成功,不是吗?
当我们能够塑造共同目的的时候就能够把对方唤醒,从他的惯性中跳出来。
第二个方法叫对比说明。
我今天找你来谈是想说什么,不是想要表达什么。比如我是想和你讨论一下怎样把孩子教得更好,而不是说你之前对孩子所做的事都是错的。
因为有时候对方是杏仁核在起作用,而不是大脑皮层在起作用,所以我们要给他讲对比说明,我丝毫没有不尊重你的意思,我想和你谈的是怎样才能把孩子教的更好。
第三个标注对方的情感。
尊重就是了解它的现在的状态。如果对方的情绪继续失控,我们可以讲述出他的情绪,我知道你现在觉得有点失落,我知道这样做可能让你有点伤心等等,把他的感情准确的标注出来。
如果第一次不准确可以再换一个准确的,直到让对方认可,对方的情绪就会得到缓解,从而获得对方的信任。
最后一个叫道歉(拔刺)。
当我们发现对方被我们激怒了,对方的情绪被点燃了,如果我们也为了尊严,向对方大喊大叫,那对话就彻底失败了。
有人就会想,为什么每次都是我来做这个好人?因为我们的目标是想做好,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所以当我们觉得并没有说什么过分的话但是对方已经炸了的时候,可以先道歉:“对不起,可能我刚才说的话表达的不太准确,我想要表达的可能不是这个意思,希望你能够原谅”,坦然的做出这样的让步。
拔刺使用在还没谈的时候,说今天我跟你谈的这个是可能会让你不高兴等等,让对方的预期越来越低,到最后结果比预期要好。
这种方法很有可能会带来谈判的意想不到的效果。整个过程都是在谈感情,而不是在谈信息,就能把谈话的氛围营造的更好。
有一句话叫自始至终寻找联结,维护安全感。我们做的这些所有关于氛围的方法,都是为了寻找联结。让对方觉得你始终在乎的是对方这个人,而不是谈话的这个事;如果能够让对方觉得我和你是有链接的,是一体的,我特别希望和你一块解决问题,我特别希望通过这个谈话之后咱两的关系就能够变得更好。
所以我们自始至终要寻找链接,维护对方的安全感,让对方感觉到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把这个和我们前面的需求结合起来一起思考,一定要回到需求层面,我们关注的是需求,而不是浮在表面的情绪或者策略,把他们放到一边,更多地去考虑双方共有的需求,就会发现双方没有矛盾,更容易建立连接。
任何一个“不”后面,一定有一个“是”。比如孩子正在看书,我跟孩子说,咱一块看电影吧,他说“不”,“那你还想再看一会儿书是不是?那今天你什么时候来看电影呢?”“我今天不想看,改天吧。”
注意我们的需求,“但是爸爸想和你一块看个电影啊”,“改天吧。” “改天是哪天呢?咱们一块来定一个时间好不好?”
这样我们既关心自己的需求也关心对方的需求。我们尊重他的需求,是能够达成合作达成一致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