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这篇属于旧文修改后重发!
命题作文《生活处处有关爱》,要求两点:写一篇记叙文,字数500字以上。阅卷前照例要双方沟通,达成共识,先是体裁的限定,必须是记叙文。发现很多学生问题出在作文审题上。
首先明确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就是以记叙的表达方式为主,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写人记事,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体验。当然也可兼有描写、抒情和议论。但必须体现记叙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记叙文的范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顺便复习一下记叙文知识:
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记叙文的线索: (1) 以时间为线索. (2) 以事件为线索 (3) 以某物为线索.(4) 以某人为线索. (5) 以见闻为线索.(6) 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7) 以感情为线索.
记叙文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
1.写人的记叙文。不一定有完整的故事,但一定要有集中的人物。
2.叙事的记叙文。不一定有集中的人物,但一定要有完整的事件。(记事的六要素一定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观察逼真、绘景绚丽、语言优美。
4.状物的记叙文:没有完整的事件和集中的人物。但是它们知识性强,内容新鲜,描写生动,富有儿童情趣
其次是关注字数。差一行不满字数即视为不及格作文,这样严格要求,是为防止学生偷懒懒。(据说还有一种更严格的空白格子省略计算法,即估算实际字数的方法)一般以所占格子数为准,假设一行20个格子,写了25行即视为500字,而忽略段落前后的空格。
最后是看内容。
先看审题。这次作文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仔细审题,忽视了题目中的“处处”二字,“处处”可以理解为“到处”“生活处处有关爱”显然不能只写了一件事,至少要写两到三件事,两到三处的事,这实际上就是作文给定的范围,围绕“关爱”这个中心,写“生活中的”“不止一处”。审题不明导致文章内容产生偏差,真是“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再看选材立意。一般都能扣住“关爱”来写。可惜很多孩子不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温暖的事件,捕捉关爱的镜头,偏要生拉活扯,瞎编乱绉,许多材料老套,泛滥成灾的素材有:1.扶盲人过马路。2.给老人让座。3.给乞丐钱。4.爸爸为遮雨湿了半个肩膀。5.妈妈半夜抱着发烧的我去医院。6.扶起跌倒的老人。7.清洁工。
最让人不解的是,为了所谓的凸显主题,很多学生写自己的眼泪,简直一点也不值钱,动辄“我泪流满面”,“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哭了”,没有铺垫,没有渲染,甚至有时连缘由都说不清,显得突兀虚假,没有感染力。
由此总结两点,希望老师们引以为戒。
一是引导孩子观察生活,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我手写我心。
引导孩子学会感恩,如果心怀感激,你会发现,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祝福,一只牵引的手,甚至一个无言的微笑、一次醍醐灌顶的批评都包含着关爱,舍弃了身边可感可闻的鲜活的素材,去生拼硬凑,把生活和写作割裂开来,就会诞生那么多不像纯真孩子心声的虚伪甚至荒诞作品。
二是学会审题
轰轰烈烈的话题作文热冷却后,现在的考试多为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古人云:“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下面就侧重说说命题作文的审题,一般分两步:
审题第一步:是“明范围”清楚范围是什么,清楚范围有多宽。清楚范围是什么,是为了作文“切题”,不“切题”的作文,无论写得怎样精彩,都是不能及格的。清楚范围有多宽,是为了在最大的范围内选择最熟悉、最有感情、最有体会、最有意义的材料来写。
以“生活处处有关爱”为例,“关爱”就是范围,要写自己给别人或别人给自己,或者别人给别人的关爱,否则就偏离了范围,那么范围有多宽呢,看两个修饰的定语,“生活”“处处”可以说范围还是很宽泛的。不像有的作文,如《我拥有,我快乐》就限定了必须写自己的经历《下雨天,真好》就限定了必须写特定的时空等。
命题作文多用偏正式短语,要弄清侧重点,如“生活处处有关爱”侧重定语“处处”“意外的礼物”一题重点是定语“意外”如“难忘的一幕“美丽的风景”的重点就在定语“难忘的”“美丽的”上面;但也不全是这样,“家庭风波”“我的悔恨”的重点就在“风波”“悔恨”上。
此外,题目中其他副词隐含的信息也不能忽略。如“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很重要,应写出“误认为是‘这样’”——“意识到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文章就会偏题。
审题第二步:“选材料”在允许的范围内,围绕主题呈辐射状发散,搜索头脑中关于“关爱”的素材,然后确立素材。
一般来说,最先进入脑海的素材应谨慎使用,因为你最先想到的,可能也是别人通常会想到的,比如一提“关爱”就联系“地震赈灾”一提“礼物”就想到实物的生日礼物等,这时就应另辟蹊径,选择人无我有的独有素材,即使没有,也要力求把平常的材料写成自己独特的文字,不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不无病呻吟,夸大其词。
原创作品,转载须经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