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威尼斯的沉默
一年又过去一半,也就意味着在20岁的天平上又要做好继续加砝码的准备,而这个一岁的砝码,不仅是年龄的增长,随之而来的压力与焦虑也是在所难免。
不知道为什么,我最近发现自己特别容易失眠!
记得期末放假复习的第二天,我看完了几个PPT后早早上床,打算早点睡,明早早点起来复习。
可当整个人躺在床上的时候,我发现,一早就被我计划好的日程表一直在脑海里不停搅动着,日程表上的事情也就一件一件划过脑海,任凭我再怎么用力闭上双眼不去想,结果还是徒劳。
突然,不知哪根筋搭错了,文章的灵感就在一瞬间来了!
辗转反侧的我受不了这番灵感的折磨,便拿起一旁的手机进行记录。
当我把大概的文章思路写在记事本后,还是睡不着,大脑又在重复我接下来几周的日程表。
没办法,只能小心翼翼下床到宿舍外溜达溜达,看看能不能找回睡意。
终于有机会好好欣赏午夜的宿舍楼,其实也没什么特别惊奇的,就是楼下灯还亮着,宿管大叔为了打发时间,趴在桌子上对着手机看剧,偶尔楼下几只猫爱搞搞动静。
一个人望着漆黑的夜空和寂静的宿舍楼发呆,突然有这么几个词闪过我的脑海——“压力”“迷茫”“焦虑”,我才明白今晚为什么会失眠了!
尽管我把接下来几周的日程表安排好了,明天要复习什么科目,暑假要怎么过才能既放松又有意义,可我还是担心。
担心明天是否能如愿早起,担心考前能否记住所有重要知识点,担心这个学期会不会挂科打乱自己暑假的一揽子计划。
当然了,你可以说,这是杞人忧天,明明自己都计划好了,还担心这担心那。
但我们大多数人都无法把周密的计划一步一步落实到位,除了少数执行力特别强的人,那试问,我们不担心执行的力度那还能干嘛。
我们总爱在睡前将一切计划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感觉自己元气满满,能够像个所向披靡的超人,解决一切,
可当自己回到床这个原始的地方,我们才开始卸下自己的面具,才开始清醒,原来自己有多么幼稚,自己的能力很难达到计划所需的要求。
这样的现实也许看起来太骨感了,但说实话我们的“焦虑”与“压力”何尝不是这样来的呢?
最近刚考完试,我就马不停蹄给亲戚家的孩子做高考志愿填报的指导,和她聊天时,我会不自觉嗅到她对未来那么一丁点儿的不确定性。
所以,我尽量用平和的语气和她商量着,以减少她内心的焦灼,尽管我明白,该来的现实压力总归会纷至沓来,但至少我可以留给她仅剩一点点美好的幻想。
记得当时填报志愿,跟很多人一样,对于大学生活充满无限的期待,特别希望在陌生的城市遇见更好的自己。
两年后,我才知道自己当时有多幼稚,该和大多人一样,还是和大多数人一样,在迷茫的道路上跌跌撞撞,“间歇性踌躇满志”与“间歇性沮丧”轮番在生活的舞台上上演。
每次我妈问我自己对未来有什么打算时,我总爱表现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告诉她:“我真的不知道!”
哪怕心中貌似插了根模糊的小旗帜,还是不敢告诉她,深怕到最后实现不了又让她失望,为我抱怨生活的不公。
我能够想象,当我准备为30岁的天平加砝码时,“焦虑”与“压力”并不会减少,而是换成了我那个年纪该有的“焦虑”与“压力”。
我该担心身边的朋友都谈恋爱,都结婚了,有的甚至连小孩都有了,我该不该像《奇葩说》的辩题说的一样“差不多得了”;
我该担心自己在岗位上奋斗了那么多年,依旧没有明显的进步,在安逸的位置上拿着那么点工资得过且过……
今天的文章,我不想灌鸡汤,毕竟,我自己也在迷茫的道路上跌跌撞撞,根本就不够格谈什么很好的解决“焦虑”与“压力”的方法。
我只能逼迫自己硬着头皮走下去,哪怕遍体鳞伤,也许,这就是千百年来人类无法挣脱的宿命,而人类的历史也将由不息的“焦虑”与“压力”催化而成。
我是威尼斯的沉默,一个热爱音乐与跑步的神经质青年,渴望用文字和你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