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腰封醒目地告诉读者:作者以非凡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洞察力,神秘地预测了未来。《不祥的蛋》机警而巧妙。正如我们所期盼的,这本书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视觉享受,全书追寻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感觉。简要地说,这是一个关于孵蛋的故事,只不过不是我们寻常的鸡蛋,而是大型动物,如鳄鱼、蟒蛇、鸵鸟等,对于前者,场长是可以控制的,对于后者,则牵涉到国家机器,尽管乱作一团,但是结局还是差强人意的,在强大寒流的奔袭下,这些怪物也算是“寿终正寝”。
故事的意味是荒诞的,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作者之所以这么写,是源于其对社会不公的抨击,更多的是对极权的嘲讽,在一个正常的、民主的社会,作者如果写出这般的文字,毕竟是其心可诛,新政权在哲学意义上是优于旧政权,至少没有开着历史的倒车,但是作者总是没有发现其良性的一方面,而将目光锁定于新政权的不完善、不健全。
文学如果与政治联系在一起,作者是担着很大的风险,试想哪个执政者愿意看到自己的子民唱着对台戏,所以无论在肉体上还是在精神上是不容反叛者的存在。
故事的结局滑天下之大稽,在共同的敌人消灭之后,剩下来的故事就是论功行赏,制造恐慌的要承担其不利的结局,而在拯救中出智献力的官僚依然是我行我素,沿着固有的逻辑去活着,该巧取豪夺的仍然不收敛、不收手,他们并不觉得自己做着格格不入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即使自己不为,也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与其这样,不如让自己成为故事的主角。
教授的“红光”是个比喻,在此之前是费尽心思的,在此之后也将销声匿迹。对于健忘的人类,红光不曾存在过,也不曾制造过恐慌与灾难,在某种意义上,你我都是历史的必然,而所谓的姓啥名何,并不重要。联想到不久前,新闻媒体报道的人类基因克隆,是否违反了科学伦理,自然在国家政权的扑灭下,无人再提、无人再议,但是并不代表我们不需要科技的伦理,只是我们平常人,只要有一日三餐就足以成为井底之蛙,何必让自己在逻辑与伦理中变得焦头烂额呢?
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与其说是诡辩,不如说是人类对自己想象力的挖潜,知道这一答案,对于维护和平、拯救灾难并没有实实在在的意义,不是吗?